刘邦和他的沛县兄弟故事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背后站着卢绾、樊哙、夏侯婴、曹参、萧何之类的“影子兄弟”。这些兄弟从沛县跟着刘邦一起出来,大家知根知底,面对险恶环境,打仗都非常玩命。不管前途多么不靠谱,日子过得多么挣扎,这些人对刘邦从来就是不离不弃、肝脑涂地。
卢绾的爹妈和刘邦的父母就很熟悉,是一个村里的街坊。卢绾和刘邦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从小一起长大,磕磕绊绊很多岁月,依然能够保持哥俩好、不分彼此的亲密关系。不管任何时候,卢绾都追随在刘邦左右,是那种可以不分时候随便进入刘邦卧室说私密话的兄弟,刘邦也经常有事儿没事儿就赏他好东西,谁也比不了。但是,除了和非常能打仗的刘贾打过一次攻城略地的大仗外,其他时间卢绾都跟着刘邦混战功。虽然如此,刘邦也依然要暗示大家,让大家建议把卢绾封为“燕王”。
樊哙以前是杀狗屠户,有着天然的嗜血本能,也是最先跟着刘邦的。刘邦因为放走去骊山修墓的民工,跑到芒砀山落草为寇,那时候樊哙就跟着,其实他本来是可以一走了之的。这种死心塌地的劲头让刘邦感动不已,刘邦把他当作保镖,无论去哪里都带着他,包括去参加凶险无比的鸿门宴。他的人生中最鲜亮的表现就在鸿门宴上,正是他及时闯进气氛已经尴尬的宴会,理直气壮地解释了刘邦独占关中财物、擅自称王的说法,其实是小人挑唆的,充分利用了他的莽汉形象,使一场胶着在一起的格斗画上了句号。由于受教育低、能力有限,樊哙很难独当一面,但做个先锋,冲锋陷阵,还是比较在行的。
夏侯婴是个沛县县衙的司机,年轻时候,喜欢找刘邦聊天,他们是属于很有共同语言的朋友——至少夏侯婴是非常固执地这么认为的。有一天,刘邦拿他开涮,误伤了他,这时候已经是官僚身份的刘邦,开玩笑伤人,也是要被重罚的。但夏侯婴为保刘邦,主动站出来作伪证,说“他没打我啊”。为此,自己反而坐了一年牢,还被打了几百鞭子。这种为了知心朋友不惜坐牢挨板子的行为,充分显示了他重情义、惜友谊的可贵情操。
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县衙里有身份、有职务、说话有分量的人物。虽然萧何多次袒护不断惹事的刘邦,平时给刘邦送份子随礼,也都是就高不就低,但从心里讲,萧何并没有把刘邦引为知己和同类,觉得这人喜欢说大话,办事没谱。不过,天下大乱,萧何、曹参鼓动沛县的县令,也随大流造反、保命,这时候他们第一个就想到让刘邦也来参加,当个领头的。当然,萧何、曹参本来更有条件当头领,但因为他们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断案判讼的文职工作,听命令干活都习惯了,尽管个人能力没得说,但让他们去干没有稳定预期和没有上级领导的事儿,心里就没底,胆小在关键时刻会心虚,瞻前顾后。而刘邦非常符合那种敢作敢当、先干再说和裹挟大家一起触犯规定的创新型人物的特征。更何况,他们一致认为,刘邦反正已经犯法落草,不出来造反,确实浪费他的“山大王”的名号。万一造反失败,需要有人出来“顶雷”,已经有违法乱纪劣迹的刘邦很合适。
那确实是一个鸡犬可以升天的时代,当然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于能力强、平台低、没背景、前途光明无出路的人而言,可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对于出身好、贵人多、家底厚、发展空间无限广的人而言。你所站的地方,你所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你的未来,千古一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