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间故事里的择偶风情论文

文章 2019-07-13 03:03:52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壮族的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关于择偶的故事,围绕着择偶主题,有的恬静祥和,有的诲教于人,有的风趣幽默,可谓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今天牛哥就跟大家一起走进壮族的文化长廊,去看看壮族民间故事里的择偶风情。

择偶,就是择佳人而配成伴侣的一种现象,自古以来始终是壮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壮族是一个典型的稻作民族,历来以水稻种植业为生,聚居地多山多水,历来少有战争,人们多和睦相处,所以壮乡的人们热爱平和和安静的生活,生活的最大愿望就是求稳定,所以细腻、贤惠、不张扬、勤劳而朴实就成了人们择偶的首选性格。民间故事《田螺姑娘》就反映了一个典型的男选女的择偶观。故事诉说的是一个小伙子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劳作,有一天在田里发现了一个大田螺,看着田里水要干涸了,他不忍心看着田螺死去,于是便把田螺带回家,养在一个大水缸里。后来这个田螺变成一个姑娘,帮他做饭做菜,洗衣服做家务。起初小伙子不知道谁做了这些事情,后来有一次外出劳动时他提前回家,才看到一个姑娘为他洗菜做饭,做好了回到水缸中变成一个田螺,才知道这姑娘是自己救下的那个田螺变成的。最终两人结为夫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生活。这个故事很简单,基本没有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对话,也没有提到田螺姑娘的外貌是美是丑,但在壮族地区却是广泛地流传着,可见壮族民间理想的妻子首选像田螺姑娘那样性格不张扬、平静和懂得持家的姑娘,不在乎外貌,在乎性情。

故事《红布娟》说的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壮族青年伊诺跟随军队在外征战,有一次遇到洪水大雨,他和军队离散了,被一名将军收留。将军欣赏他的才干,决定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但伊诺毅然拒绝了将军盛情,将军问他为什么不答应,他便拿出一张红布娟,说这是他结发妻子的绣娟,“见娟如见人,永不相弃离”是他随军出征前对妻子的承诺,不管如何都要回家与妻子团聚。将军觉得失去了面子,非常恼怒,于是给他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限他带领一百人的军队三日之内平定一支叛军,否则“罪同叛军论斩”。伊诺深知百人的军队怎敌得过上千人的叛军,完不成将军的任务,必定会被斩首,但为了和妻子的承诺,他还是同意了将军提出的要求。当晚,他便做了一个梦,梦到以前还没有从军时,在家里的妻子烧柴做饭,烟火熏得他们不断咳嗽抹眼泪。梦一醒来,他兴奋不已,于是第二天便带领百人的军队,用烟阵迷惑了叛军,他带领军队冲进叛军帐营,擒得匪首,完成了任务。将军见他有如此才干,更加不舍得放弃,于是又生一计。一日,将军叫来伊诺,拿出了两块红布娟对伊诺说:“这两块红布娟中有一张是我女儿做的,有一张是你妻子做的,我派人从你的房间里把你妻子做的偷了出来,现在你若能辨出哪张是你妻子做的,我便放你回乡。”伊诺乍一看确实很难分辨,但过了一会儿就哈哈大笑,说:“我和妻子曾立过誓,永不相弃离,妻子的绣娟我每天都绑在我的腰带上,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身子,你那两张布娟是假的。”将军百般无奈,只能放他归乡。《红布娟》广泛流传在桂西南的壮族聚居地,歌颂的是人们对爱情忠贞不渝,它告诉壮乡的人们,择偶不应只看门第不重情义,忠贞不渝才是爱情的真谛。

传统的壮乡一直被称作歌海,一般青年男女到了择偶的年龄,都会以歌择偶,对得上山歌,才能进一步交流感情,谈婚论嫁。于是便产生了很多“山歌择偶”的故事。 《二男相亲》就是一个典型,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迪娇,很多人都想把她娶回家。一天,来了两个相亲的人,迪娇用对歌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身份,于是便发问:“什么穿铁鞋?什么走无脚?什么犁田不吃米?什么会去不会回?什么与人永相随?什么无形走万家?”其中一个人抢着答:“钱柜穿铁鞋,财富走无脚,奴隶犁田不吃米,姑娘嫁去不会回,金钱与人永相随,鬼魅无形走万家。”迪娇一听就知道是个财主,是欺负穷苦人的,当场就拒绝了他的求婚。另一个对道:“马儿穿铁鞋,蛇无脚会走,蚯蚓犁田不吃米,河水流去永不回,影子和人永相随,善良无形走万家。”迪娇一听就知道是个以种田为生的人,从对歌中知道他勤劳,了解农事,而且态度诚恳,便接受了他的提亲。类似“以歌择偶”的故事还有很多,故事里的对歌往往答案不是唯一的,对歌只是想从对唱中了解对方的身份和态度。壮族是个情感含蓄的民族,不喜欢直接地问家庭问出身,所以喜欢用委婉的对歌方式未了解彼此,从歌声中交流感情。

壮族民间的择偶故事还有很多,择偶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经历怎么样的考验,最终为人们青睐的,都是那些勤劳而朴实,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对爱情忠贞的普通劳动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