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散文《前方》阅读理解附答案
前方 曹文轩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翻过一道道山,游过一条条河,穿过一片片戈壁滩,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人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注】本文是为一幅摄影作品写的“摄影散文”。文中“一辆破旧的汽车”、“坐在车上的人们”、“手托下巴”的男子都是摄影图片中的形象。
1.文中说“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其中“前方”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其根据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联系后文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谈一谈“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以下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前方》一文新奇的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前方》一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前方》一文精巧的结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第一个“前方”是指人实实在在地面对着的方向,第二个“前方”是既实指前面的远方,更指目标、追求、理想等。
2.①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②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人会走出家门;③出于无奈,人会逃离家园;④为了追求理想,人会不断前行。
3.①人生总是在漂泊、流浪,自然免不了有颠簸的皮肉之苦和内心的不安、无奈,焦躁不宁与索然无味;②人在走向前方,却又摆脱不了浓浓的乡愁,少不了对故土、对家园的思念,这是一对永久的矛盾。③人一生总在追寻精神家园,但它们往往是不确定的,难以企及的,很多人终其一生精神也无所归依。
4.①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人类对前方的追寻转入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注。②内容上,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说明人虽身在家中,心灵却往往没有归宿,并暗示了追寻“精神家园”的过程之漫长、艰难和痛苦。
5.赏析要点:
(1)简析《前方》一文新奇的立意。
《前方》一文立意新颖,含义隽永,意味深刻。一是面对一车旅人,作者一改前人“恋家”“归家”的思绪和呐喊,而是在离家上着笔,非常理性地分析了人类远行的原因和出走与乡愁的关系。
二是赋予家以新的含义,抒写人类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面上写离家,实质是着眼于归家。
三是由一幅摄影作品,引发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对人类精神境遇深沉的悲悯之情和深切关怀。
(2)简析《前方》一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前方》一文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扩展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增强了表现力。
一是由一辆破旧的汽车,想到人类的离家远行,再想到人生苦旅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由此铸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二是由离家远行,想到电视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通过类比,形象地说明了人类远行的习性。
三是由照片上的汽车,想到钱钟书《围城》中的汽车和丰子恺笔下的汽车,将旅行中的“苦”味含蓄地抒发了出来,给以人生苦旅的形象的解读。
四是由旅人思乡,想到崔颢等人的诗句,揭示了远行与思乡这一人类永恒的矛盾,并引申到人类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之苦,从而深化了主题。
(3)简析《前方》一文精巧的结构。
《前方》一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十分精巧。
一是以“一辆破旧的汽车”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首尾呼应,过渡自然。
二是由离家,谈到离家的原因,再谈到路上的表现及情感,然后从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最后谈及“人的悲剧性实质”,上升到哲理思索的层面,层层深入,级级递进,主旨不断升华。
三是由实到虚,再由虚到实,虚实相间,虚实相生,最后达到虚实的完美结合,浑然一体,结尾留给读者不尽的思索。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