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良性互动论文
摘 要: 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显性与隐性学力, 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维循环式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 形成三维互动循环式语言教与学的大平台, 其特点是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下的学习实践和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 教师之间是互动的 ( 所有资源是共享的, 对学生知识背景的了解是互通的) ; 学生之间和学生自我学习不同阶段、不同技能操练之间是互动的。学生的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会得到充分张扬与提高。
关键词: 显性学力; 隐性学力; 三维循环; 英语教学
前 言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育思想偏重于知识传承, 侧重于教师指示的传授, 而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导致了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 这种状况与 21 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创建于 2001 年,自成立之日起, 南海校区就十分重视教学改革, 利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显性与隐性学力, 在英语教学中创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维循环式教学平台, 创造种种条件实现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良性互动,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较为成功地锻炼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显性与隐性学力
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 学校教育不过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 而非终结教育。因此现代学校担负着两个课题: 促进人格形成; 促进学力形成。这种学力由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的态度这三个要素组成, 也可以谓之 “自我教育力”。这样, 学校教师的职责就是, 创造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课题的教育环境, 形成学校适应学生, 而非学生适应学校的校园文化。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说, 意味着必须从 “教师中心型”向旨在自我教育的 “环境活用型”的重点转移, 环境包含了调动人、财、物、时、空、信息六要素。支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集中地反映在 “学力观”上, 现代学力由 “显性学力”和 “隐性学力”组成。前者以 “知识、技能、理解”为代表, 后者以 “关心、动机、态度”为代表。所谓显性学力就是能用教学活动的成就度来表示, 可以借助分数评定的方式做出客观计量的能力。体力、智商、情商则是支撑现行学历的 “隐性学力”的存在。而后者在当代更加受到重视。从显性学力向隐性学力的重点转移, 锻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是时代所要求的。[1]
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代表 “知识, 技能, 理解”的 “显性 ( overt) 学力”与代表 “关心, 动机, 态度”的 “隐性 ( covert) 学力”相结合, 隐性学力有可能使个人终身获得 “显性学力”。在显性课程上创造交互主体性教学模式, 隐性课程上通过教学管理层与师生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 粘合) 互动, 给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态度实施积极影响, 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2]“环境活用型”有两个要点: 第一, 一切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不是学生去适应环境, 而是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第二, 实现教学环境的智能化———学习场所多目的多功能化、网络化。学校不但是授受知识的场所, 而且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彼此沟通以形成社会能力的创造性生活的场所。[3]
从教学设计的层面看, 学生学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要借助自主学习及自立学习的教学。不同学生存在不同的学力水准、学习速度、学习能倾的问题, 因此以个性为目的来设计教学及学习环境是学生学力成长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以英语系为试点, 创建了新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三维循环教学平台”, 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创建语言学习中心, 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要素结合, 以全方位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及语言实践能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维循环式教学平台
在吸收国内外语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华南师大南海校区结合自身实际与学生具体情况, 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思想, 即加强听说实用能力, 重视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基本的翻译和写作能力, 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 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明确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展个性化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4]; 结合实际, 逐渐探索建立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测评系统, 以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情况的检测; 同时通过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建设课外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 为学生创造并提供接触英语与操练英语的场所和机会。
经过改革, 华南师大南海校区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改变为以教师讲授、教学软件为载体的课堂教学, 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使南海校区英语教学逐渐形成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 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实用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素养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
(一) 建立高效的显性课堂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实际分级、分班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 即“一般要求”、 “较高要求”和 “更高要求”。华南师大南海校区将 “一般要求”、 “较高要求”作为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新生进校后参加分级、分班考试, 编入相应的班级— — — A 班(40 人), 一般要求; B 班(20 人), 较高要求。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显性课堂教学中, 要求教师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发挥启发、引导、组织和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 同时, 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语言交际与情境模拟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测评系统。在传统终结性评估的基础上, 华南师大南海校区的英语系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过程性评估, 重视信息反馈, 缩短信息反馈周期,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测试成绩分析等形式系统收集和分析信息, 以了解教材、教学方法的各个因素的有效性, 并及时做出调整, 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逐渐形成科学、可行的测试体系、。
(二) 探索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为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 锻炼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南海校区英语系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南海校区英语系专门成立第二课堂指导小组, 派专人负责组织筹划英语课外活动, 使英语教学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扩至以整个校园为背景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 并根据学生的需求, 逐步实现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开创了多种形式的英语实践课, 如英语网站、英语探索者 ( 英文报纸) 、英文电影欣赏、英语互动学习、英语戏剧、商务英语模拟交易实践室、学习技巧辅导与实践、模拟情景会话活动等。同时, 结合课堂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汇报演出及多层次的英语听力、阅读、写作、演讲等竞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为同学们提供了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 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气氛, 增大了英语语言输入的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同时, 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 向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开设更高层次的英语技能课程; 对于非英语专业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开设英语辅修课, 学生在修读完规定的学分后, 便可获得华南师大南海校区英语专业辅修证书。2004 年 7 月统计参加英语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达到 68%。
(三) 建设语言自主学习中心
建设硬件完善、软件相对齐全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 实施科学高效的动态管理, 构建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互动平台, 借助语言中心, 延伸显性教学, 丰富隐性教学环境, 逐渐构建起了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互通平台。
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功能
建设语言中心的宗旨是创造一流的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发挥隐性教学优势,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觉性。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料, 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设计开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 通过隐性教学, 指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促进英语教学, 并及时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资源。
语言中心总体划分为三个功能区, 即多媒体视听教学区、语音教学区与语言自主学习区。要把语言学习中心真正建设成为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最关键的是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为此, 从中心建设一开始, 南海校区英语系就非常重视资源的科学分类和管理, 规范资源的开发和整理, 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与语言学习中
心网站,将丰富的资源数据库放在网站上,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料, 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电子邮件, BBS 讨论区等形式, 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主要由英语教师负责。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所需,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技能背景和经验, 确定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及媒体表现形式, 安排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和任务, 并给予学生策略的指导, 同时辅助于一定的检测练习、总结和反馈。这样, 教师以原有的各种资源为基础,设计开发成真正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自主学习的资源, 按照教学的需要调度, 并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充分发挥隐性教学优势, 语言中心向全校学生开放;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 限制性学习与非限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 在要求学生限制时间学习的同时, 由学生自主选择决定自由时间的学习。一二年级学生 (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澳项目班学生) 每周 3 小时, 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每周两小时。同时, 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为每个学生建立选学档案, 规定选修学分, 纳入形成性评价机制, 及时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创建动态的语言学习中心管理系统
语言学习中心管理的目的, 是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 创造一流的语言学习环境,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和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 管理应以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过程为核心。同时, 由于学习资源需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设计开发整理, 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就决定了这一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管理。
为进一步整合与优化学习资源,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科研搭建平台, 华南师大南海校区对语言学习中心的建设、开发、管理和实施进行科研立项, 吸引和鼓励全系英语教师参与这一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管理, 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潜力, 结合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在这一科研项目中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形成全体教师参与科研, 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整个项目由系主任统筹负责, 以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为主要内容, 并派专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中心管理员负责现有资料的分类整理, 各个教研室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及教学计划, 进行资源的设计开发和整理, 并派专门教师负责; 教师再根据学生使用自主学习资料的使用情况与反馈意见, 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整理。
三、创造种种条件, 实现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的良性互动
改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大班与小班授课相结合。小班是教师面授, 大班是自主学习+教师辅导, 地点在视听语音室, 一人一机环境。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进行分班, 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
限定性自主学习与非限定性自主学习相结合。除小班课堂教学, 大班限定时间与地点、一人一机环境、教师现场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外, 要求学生每周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 3 小时, 地点在自主学习中心或视听语音室, 这是一种课堂教学与指导性及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课与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多种教学模块互相促进补充。英语专业、大学英语以及与澳州联合办学多个模块的教学相互融入、互相补充,共建师生共享的英语教学平台。
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语言中心管理员根据中心使用的情况, 改进方法, 统筹和优化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以保证中心学习资源运行的高效率与高使用率; 为帮助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心派出专门教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解答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给予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
结 语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本着显性与隐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建构英语学习大课堂, 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创建语言学习中心,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创建了形成三维互动循环式语言教与学的大平台。这样, 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多项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实践、自主学习的互动; 教师之间的互动 (所有资源是共享的, 对学生知识背景的了解是互通的) ; 学生之间的互动 ( 不同学生的自我学习不同阶段、不同技能之间是互动的) 。通过这个三维互动循环语言教与学的平台, 教师能够愉快地、有的放矢地从事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快乐地有针对性的学习英语, 不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使自身的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得到充分张扬与提高。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自 2001 年创建至今, 一直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三维循环英语教学平台, 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 并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1— 2005 年连续五年,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学生的各种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教学质量走在了同类院校的前列。
参考文献:
[ 1] 钟启泉, 李雁冰主编。课程设计基础 [ M]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 2] 施良方。 课程理论 [ 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71—272。
[3] Joy M。 Reid。 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 [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 4] David Gardner & Lindsay Miller。 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