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下的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文章 2019-07-13 02:36:41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导向,进行管理学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探索建构主义导向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管理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管理学原理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组织的前提下,掌握管理基本职能及其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技能,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意义建构的目的。传统教育论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呈现方式,培养出的被动接受型学生不再符合社会发展对能力、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内涵

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柯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等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变“教师中心”说为“学生中心”说,提倡学生以协作、深入情境等方式实现既学习知识点,又培养起分析、沟通、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强调由学生自身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提供组织、指导和帮助。教学成为一种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的过程。建构主义为进行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及实践支撑。

三、建构主义导向下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团队式“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均以团队方式进行。Schmucks(1997)曾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尝试让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时,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团队,采取多种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协作方式,将单独学习个体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8-10人为一组,明确每个成员在团队管理中的分工、任务,制定团队规则和制度,确保团队学习、讨论、协作过程有序开展。引导一个成员主动参与解释知识、建构知识;引导学习团队完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六个环节:观察、体验情境、自主提出问题、为自己新旧知识结合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学习成果、反思过程,以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进行检验。因此,学习团队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更是一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来建构或认识管理学知识,并据此基础,主动对新知识、新信息协作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知识结构体系的平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平衡的能力。对教师团队式“教”授的设想:考虑不同教师在《管理学》各章知识的专业所长,以3-4人组成教学团队,进行团队教学,以团队专业化分工教学弥补单一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不足。录制团队管理学教学慕课,将慕课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第二,情景模拟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需在课前设计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情境剧,剧情只限于背景、角色、面临的问题等要素,不作任何分析、不下任何结论,课堂上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面对情境难题,在仿真模拟中积极挖掘所储备的经验、知识,在情景体验中独立探究、协作沟通,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脱离学习只为应试的陈旧方式。如在“决策”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采集了一个“野外求生”的模拟情景,要求让学生们以团队为单位,分角色扮演人物。利用提供的十余种工具,在规定时间内,先由个人独立思考,进行“个体决策”制定求生方案,并依次根据自己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然后再以团队为单位相互沟通、交流、讨论,得出求生的“群体决策”,依据群体达成的共识再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这一情景模拟设计的目的并非考察学生求生技能,而是要考察个人、团队的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个人、团队两组编号总和后的差值大小表示个人对团队决策影响力的大小,以此说明个人沟通能力的强弱,差值大则表示个人沟通能力弱;反之则沟通能力强。最后抛出专家对求生工具的排序编号作检验决策正确性的参考,个人编号之和、团队编号之和分别计算与专家编号之和的差值,说明个人或团队决策正确性的大小,差值大则决策正确性低,反之则正确性高。通过场景模拟教学,学生们感叹亲身体验才深刻理解了“决策者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对信息利用能力的有限”、“决策者为什么只能做出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明白了”个体决策”、“群体决策”的内涵,并纷纷表示要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管理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等。贯穿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类似的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积极活泼、生动直观的学习场景中,有效增强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也得到了创造性的发挥。

第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提供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案例中的特殊情境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式探讨的一种学习方法。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仅充当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面对复杂的管理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摘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导向,进行管理学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探索建构主义导向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教育就是学校的最高利益,所以与其利益相关的人员,也就是师生、家长都应该参与到管理当中。对此,学校应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机构,并积极借鉴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校级教育行政层次上的安排,科学设置董事会、家长会等机构,并将其纳入学校事务管理监督当中。因此,中国中小学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鼓励家长、社会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当中,并以此来避免行政化问题的产生。第五,社会、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学校可以让社会贤达、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等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组建上文所提到的董事会,他们可以通过学校董事会会议来了解学校最近运营情况,并且了解学校的招生、基础建设、财务和人事等情况,进而发表他们独特的看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长沟通大会,让家长参与到家校互动和学校建设中。学校的一些选修课程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专业人士来进行教学。进而实现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学校的校服可以交由家长来设计选择,教学评价也可以参考家长的建议。

四、结束语

总之,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化问题,但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行政管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引导行政部门正确认识到,其主要职能是要为师生提供相应服务的,而非相反情况。同时,在实施行政化管理措施中,应对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做出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远小红.谈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J].赤子,2014(6):195-195.

[2]山东省事业单位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专家办学,潍坊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4(7):38-39.

[3]刘月兰,刘雅.对中小学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3):48-50.

[4]王晶.乌海市中小学教师管理“以人为本”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5]徐林.作用制度改革对中小学校长的绩效影响研究——以四川省南江县为例[D].西南大学,2012.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