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文章 2019-07-13 02:25:46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研究性教学方法概述

研究性教学方法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JohnDewey)创立了“问题教学法”。杜威的弟子克伯屈(W.H.Kilpatrick)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创建了“设计教学法”。1961年施瓦布(JosephJ.Schwab)提出了探究式学习法。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的教育改革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进入21世纪,我国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

“案例教学法”源于哈佛大学,是一种由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教学方法是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建立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基于问题的学习”是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上述三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共性:一是需要教师设计与现实近似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适应能力;二是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即通过没有答案的案例或模拟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发挥;三是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四是主张基于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教学,而不是基于传统的知识灌输。

二、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迫切性

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招生量大、覆盖面广、就业压力大。面对逐年增加的商科类毕业生供给,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在近年却曰趋下降,原因之一在于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不高,其根源则是课程教学方法落后。因此,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先进的研究性教学,对于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课程教学方法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家、省、市、高校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吁和措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然而,时至今日,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就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其课程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教师再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这种传统的基于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弊端很大。

首先,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记忆知识,被动地学习知识、接收知识,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与创新能力。而处在国际竞争中的企业,为立足于竞争的不败之地,迫切需要大量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质量需求与高校的供给形成了不小的差距。

其次,不能满足学生家长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长期存在的落后的教学方法,造成了毕业生培养质量的下降、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提升与就业质量的下降,进而造成学生家长对国内高等教育信任度的下降。近年来,不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长放弃了子女在国内高校深造的机会,愿意投入数倍于国内的教育经费让子女出国或出境深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满意。

最后,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跃迁。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均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每天都可以接收到大量信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仍是基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则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无异于浪费时间。

(二)传统课程教学方法的不足导致商科教育的国内外差距

众所周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是体现在办学理念、治理结构、资金投入、管理体制、师资等方面,而教学方法的差距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出国深造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普遍感觉到在国外大学学习相对于国内会更有收获。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国内外大学教学方法不同,即研究性教学方法与知识传授型教学方法的差别,前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后者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学习与知识记忆与知识认同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于国内外的商科类教育中。国内高校商科类毕业生毕业后普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国外高校商科类毕业生则相反,他们因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显然,课程教学方法的差别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

三、工商管理类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基本路径与要求

(一)基本路径

工商管理类课程,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均可以推行研究性教学方法,其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基本路径有以下三条。

1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case-basedteaching)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目前是国际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基本教学方法。该方法包括案例编写、案例设计、案例阅读、案例研究与讨论、案例讨论的引导、总结与评价等。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近乎真实的案例情境,置身于其中进行问题分析,通过经常性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多数商科类的课程教学都可引入案例教学法,只是课程性质不同,其具体使用的深度不同而已。譬如,对于“基础会计学”等方法类课程,案例教学方法使用程度可能会弱一些。因为该类课程的性质是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只需掌握“应知”应会”等规定性内容,而无需太多的自由创造;对于“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课程,其性质属于实践与创新导向的课程,则需要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其教学应更多地引入案例教学方法。

2“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教学方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problem-solvingstudying)最早是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提出的。该方法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指向,通常以学生发现问题开始。问题解决的分析与研究活动既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而不是记忆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激活自己原有的经验,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分析生成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深度不断提高,思维水平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课程,无论是“规定性”课程,还是实践性、创造性导向课程,抑或理论性强的课程,均可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教学方法。

3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始仓IJ于1970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之后该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工程教育中的项目设计训练和实验类课程。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包括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行动汇报、问题后反思五个环节。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宽厚且灵活的知识体系,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动机与终身学习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工商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可以应用于实践类课题,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实现“真题真做”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二)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是大势所趋,但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高校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1教师是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的主体,必须转变教师的认知与行为在工商管理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推行中,教师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关键的。只有让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先进的教学方法才会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当前,不少教师已习惯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学方法的路径依赖,在心理上不愿意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也缺乏相应的技能。对此,加大现有工商管理类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他们熟悉并掌握研究性教学方法,调动他们尝试新方法的兴趣显得十分必要。唯有如此,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推广使用才有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

2学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参与者,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方式的转化势必引起学生考核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基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点的考量,而研究性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至于是否掌握了概念与基本知识相对来说并不十分重要。因此,现行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课程考核方式需要改变,可以考虑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

3机制是教师教学行为转化的催化剂,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多数工商管理类教师对研究性教学方法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希望改变现状转而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因为变革自己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同时,传统的基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师的_种习惯,而习惯是最难改变的。鉴于此,高校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督促和引导教师在主客观两方面产生改革的动力,并最终使其教学行为回到组织所期待的轨道。

(1)具体应用

笔者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授课中采用了以下三种具体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方法之应用对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笔者围绕该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收集并改写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贴近真实,具有较高的可读性。由于受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案例无法全部在课堂上得到讨论。因此笔者将全部教学案例在第一次授课结束后即发放给学生,同时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4?5人的自学小组,要求其在课外时间自主组织案例讨论并以小组名义提交综合分析报告。报告中须记录小组每一位成员的发言内容,以便授课教师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对于重要的教学案例,教师可组织课堂专题讨论,具体形式为:小组在组内先行讨论,然后派出代表进行课堂公开交流,小组其他成员可适时参与补充发言或对其他小组观点提出质疑与辩论等,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与激发的作用。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授课教师或选派学生进行总结。

2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之应用在校本科学生缺乏实践和管理经验积累,因此他们难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恰当的‘‘问题”对此,笔者将应由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预设问题供学生思考、查阅文献、撰写研究报告,并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学生课堂交流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观点,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新的见解或引导学生展开纵深思考。例如,针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部分的教学,笔者预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如下_些具体问题供学生研究与思考:(1)中国古代、近代、当代有哪些管理理论?你如何评价这些理论的社会价值?为什么中国的管理理论在当今的全球管理界缺乏影响?如何让中国的管理理论走向世界?(2)西方管理理论中有很多流派,这些流派发展的基本路径如何?未来管理流派可能的发展趋势如何?西方管理流派与中国管理理论为何看似两个不同的体系?(3)当代中国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都有哪些?当前西方流行的管理模式有哪些?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这部分内容,且较之被动灌输效果更为明显。

3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法之应用在课程内容教学中,笔者将需要进行企业专题调查的问题,通过布置课外大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发表交流。譬如,针对企业文化的教学内容,笔者布置了连云港市某企业文化建设专题研究,调研内容需涵盖研究背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以及曰常文化管理的方式、特点、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调研形式要求有访谈、问卷、实验等。针对组织结构的教学内容,笔者布置了连云港市某企业组织结构的专题调研,调研内容需涵盖研究背景、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组织结构再设计方向及依据、组织结构之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评价方式、组织结构优化的标志性成果、保证组织构架得到有效运转的途径等。

(二)实施效果

1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学方法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与研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评价和激励学生。由于是主动学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大提高。因为需要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各学习小组之间竞争创优氛围比较浓厚,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也很高。

2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既不需要预习也不需要复习,只需要按时听课即可。相比之下,研究性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外开展大量研究、调研与讨论工作,课堂成为其成果展示与交流讨论的场所,学生在授课之余也不再无所事事,而是利用一切时间开展小组讨论。

3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记忆知识而不是思考,更谈不上知识运用;随着考试的结束,知识很快被遗忘。

因此,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短暂、低效的。在研究性教学方法中,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并需要撰写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学生通过研究性教学获取的知识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经过深度消化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它能够进一步转化为实践创新能力。

(三)几点体会

1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之后,教师无需“照本宣科”课堂氛围更为轻松愉快,但教师需要广泛阅读、准备大量资料,需要具备总揽全局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因此,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实质性地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如果在组织层面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觉悟”是很难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

2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技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教师的“讲课”功夫变得不再重要,其教学技能转而侧重于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如何激励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总结课程讨论的教学成果等,教师的角色近似于导演兼节目主持人。

3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一种单向沟通,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课堂基本缺乏交流。即使有一些交流,也属于问答式的浅层交流,这种交流无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教学方法则不然,它强调的是师生间充分的交流,遵循的是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基本模式。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智力以及获取的第_手资料发现新的问题,由此形成教师新的研究课题。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