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论文

文章 2019-07-13 01:11:27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语文高考命题的新思路

经过语文教育者们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及不断探索的实践创新,语文高考命题也体现出了更人性化的理念,因此秉承生本化、素养化、表现化和个性化的“四化”理念成为新时期语文高考命题的新思路。那么,语文高考到底应当考什么、具体的考试方式又怎样呢?笔者认为,不单单是语文高考、从语文教学上就应首先规范对语境、语篇的考量上。因此,以撰写成篇的文章作为考核对象能从中反映出学生对不同问题的不同见解,同时对阅读理解能力、标题概括能力、鉴赏评论能力、博古通今素质、词汇掌握能力、写作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成语分析运用能力也进行了综合的考查,因此其包罗万象的读、思、写的考查特点能充分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接下来在考什么的问题上,笔者认为,语文高考命题应做到“共能“”异能”兼顾的全方位特色,即体操运动中所说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双重考查并存的方式。如语境中的语感,议论、比喻、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共性写作形式及标新立异、能体现个人独到见解和丰富想象力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个性化发展。高考大作文的自拟标题、自选文体的考核形式就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异能”考核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我们可通过设置“小作文”的形式考核学生“共能”的特点发挥,从而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考核,真实地反映出语文教与学的真水平、真能力。

二、语文高考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每年必考的“社科文”和“自科文”的阅读理解选择题中,命题者并没有以综合素质考查作为出发点,还停留在对语言陷阱的设置上,其他辅助错误选项也没能真正地切合题意,体现自然的阅读情境,而只是单纯地为考试而考试。学生往往可以通过排除法、语境分析法得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失去了对考核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真正意义。另外,高考命题作文的有失新意、没有充分地体现时下最热点的问题、没能充分地考虑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也成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处理好语文高考同语文教学的辩证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既要在提高学生语文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同时又要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教育,全面地培养在语文高考中取得高分,获取认可,因此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深化语文教学及语文高考的全面改革,培养出高分且高能的人才成为新时期教育者、管理者们的新任务。

1.以语篇为基点,塑造学生的文体感、语境感和语感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分辨能力的增强,他们对于一般文章的写法、观点都能有初步的认识。因此,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对学生读写的文体感、语境感、语感的培养与完善。只有充分地掌握了上述能力,学生才能具有对作品内容、表达形式及作者意图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从而上升到综合整体的感受、理解和判断,使语感情境化、文体感深入化。在高考实践中,学生可通过文体感、语境感、语感的分析,迅速地做出准确的判断,或将单个语句置于文体语境中做出合乎情理的分析。

2.切实加强写作思维能力与创造表达能力的训练

目前,学生的写作普遍缺乏创新的观点、多变的思路,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他们欠缺辩证思维能力、有效的表达能力使之无法突破固性思维,只能用肤浅的思路看待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若能通过日常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那么即使学生再次遇到观点或疑似观点的命题作文,也将不再无计可施、缺乏创新地人云亦云。纵观历届的语文高考,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性能力的塑造、敏捷思维的形成、敏锐洞察力的提高,才能使他们在融入情境的语文教学中展现别样的风采,充分发挥新时代语文教学的特色感染力,从而在充满自由与想象力的语文知识海洋中找准方向,在万变不离其宗的语文高考中成为强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