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坚守相关论文
由于眼疾,退休后的外公不常出门,阳台就成了他活动的“根据地”。每天一卜午泡一杯茶,打开收音机,调到新闻台或戏曲台,听听广播,时不时有朋友打电话来,和朋友聊几句,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空闲时,外公常“看向”窗外无际的天空,我能感受到此时外公眼神中的坚定。
小时候,我曾问外婆什么是“记者”,外婆回答说外公就是一名记者,随后我竟天真地回答: “哦,原来记者就是盲人啊!” “盲人”与“记者”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词却恰恰都代表了我外公的身份,它们是外公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现在,外公只有拿着收音机与电话才能不断地了解外面的最新事件,满足求知欲;但是年轻时的外公恰恰相反,总是成天穿梭于大街小巷,采访,收集资料,追寻着真实。当时外公的视力已经非常不好,医生再三提醒他不要用眼过度,更不能熬夜。外公自有他的执著,即使再劳累,忙到再晚,他还是一定会按时发出出色的稿件,然后坐在他堆满书的书架边,开一盏小灯,贪婪而满足地阅读,时常会忘了时间。就这样,外公继续对真相与知识的探寻,很快,他的眼疾也到了很难医治的地步,最终变得再也无法见到光明……
失明后的外公没有像其他盲人那样戴墨镜,更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是戴着平光眼镜。他说这样能显得更有精神,还打趣地问我是不是变帅了。与人交谈时,外公仿佛能感觉到别人双眼的位置,总能保持与人对视,大家仍能从他的眼光中得到许多信息。所以,第一次与外公见面的人无不感叹: “什么?他是盲人?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呀!”外公的脚步也没有因为见不到光而显得怯懦,他的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抬着头,双眼向着前方,脸上带着微笑,不忘自己一直执著的信念。
外公的文章大多有关教育,有时还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可教育体制又怎么可能轻易变更?有人劝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外公的那种执著义哪会轻易改变呢?他一直说“我只写正确的东西”,甚至在双目失明后,仍不放弃这份工作,继续坚守着。看着每天上下班都很不容易的外公,我开始不解,外公为何还要坚守?
一个秋后的下午,我陪外公去郊外的植物园散心。正逢向日葵开放的旺季,观赏那沐浴在阳光下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向日葵确实是一种消遣。我惊讶于这些向日葵全部整齐地面对着太阳所在的方向。多么执著的向日葵啊!外公似乎也因为感受到阳光的暖意而转过身面对阳光,双眼坚定地看向前方。更让我震惊的是,眼前的向日葵与外公的形象重叠在一起,我终于明白了外公一直以来的执著。
我立刻拿起相机拍下了眼前这位双目失明却依旧执著于信念的,我最尊敬的老人。
简评
小作者以流畅自如的叙事手法,简练地刻画出一位已退休的“眼盲”记者——外公。通过描绘外公虽患眼疾以至失明,却仍热爱阅读,执著于发掘事实真相,体现出外公优秀的职业操守。文末将外公与向曰葵并置的构思堪称点睛之笔,既再次彰显主题,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着实精妙。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