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预设时,我们注意考虑到这样三点:
1、 简介相关知识。
本篇课文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如“五岭逶迤腾细浪”对“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对大渡桥横铁索寒”。教学本篇课文虽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律诗”、“对仗”等,但宜通过适当简介,以便学生在读悟过程中,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感情,还应适当介绍一些关于长征的知识。当然,介绍的方法宜灵活多样,可以播放电影、电视,可以边播放图像边语言简介;可以课前展示相关图片,图片下附上关于长征情况的说明文字。
2、 注意讲读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条实施建议的确有利于纠正教师习惯于繁琐分析课文的不良做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谈讲色变”亦大可不必,而且应该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无法继续、“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开展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理直气壮的讲。如:“五岭”、“乌蒙”分别指的是什么?云崖怎么会“暖”,铁索怎么会“寒”呢?“三军”指的是“海、陆、空”还是其他什么?这些内容教师不作精当的讲解,学生怎能读悟出来?
3、 体会英勇无畏
本篇课文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入情入境,动心动情,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呢?建议通过这样几条途径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一是引导观察课文插图。与课文配套的巨幅插图,表现得是红军战士过雪山时的情景:凛冽寒风猛烈地刮这,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漫天飞舞,到处白雪皑皑。我们的红军战士艰难的前行,但无不目光坚定……二是播放相关音像资料。通过播放有关电影、电视中的相应片段,诱导学生入境,感悟实情。三是品读词句。如,“五岭”、“乌蒙”实际上是那样的“逶迤”、“磅礴”,可在红军战士眼里,它们却成为“细浪”、“泥丸”,表现了红军战士是何等的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用心品读词句,学生就容易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了。
[思路提要]
教学本篇课文,可以依循这样的思路展开:
1、揭示课题,简介相关知识;
2、讲读结合,引导感知诗意;
3、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4、适当延伸,推荐合宜读物;
5、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