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的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3 00:05:04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香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孙悟空从花果山摘来12根香蕉,请这两只小猴子分一分,可这两只小猴子不知道怎样分这些香

蕉才好。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设计意图: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帮助猴子分香蕉把平均分的过程融入猴子兄弟分香蕉的情境,懂得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才公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体现了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

1、学生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1)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2)在分之前大家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使俩只猴子都满意呢?(生答:平均分,教师板书)

(3)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①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②谁愿意把你分得的结果汇报一下。(请生到黑板来演示)

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进行分香蕉活动。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并上台演示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3: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生4:我是用乘法口诀:“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

……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动手操作平均分的活动,给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的写法。

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2×6=12(根)

12÷2=6(根)

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学过乘法,能马上说出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要给予表扬,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顺势在算式的结果中写出单位名称。

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

用除法算式表示:12÷2=6(根)读作:12除以2等于6。

(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 “6”称为“商”。请同学们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12 ÷ 2 = 6 (根)

被除数除 除数 商

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代表要分的总数是多少,除数代表要平均分成的份数,商代表每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并会读、写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利于学生的记忆。

活动:2.小组合作,分香蕉

教师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12张香蕉卡片,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分香蕉活动,每人分的香蕉要一样多,分好后请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香蕉活动。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生1:12÷1=12(根)

生2:12÷5=2(根)剩下2(根)

生3:12÷3=4(根)

生4:12÷2=6(根)

生5:12÷4=3(根)

生6:12÷7=1(根)剩下5(根)

生7:12÷6=2(根)

2.引导观察归纳

师:从你们刚才的活动和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发现规律:分时有的正好可以分完,有的还有剩余,分不完。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看图写算式。

□÷□=□(盘) □÷□=□(个)

3.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10÷5

(2)2+2+2+2+2 27÷9

(3)有10个梨,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0÷2

(4)27除以9,商是多少? 2×5

(5)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2÷8

(6)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4、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有20名同学观看,校长请二(1)班的小朋友帮着安排的座位。怎样放才能使座位整齐美观?

师:你认为哪种安排方法,校长最满意?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把评价手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方法,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归纳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师生共同小结,回顾学习的过程,评价自己的表现,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设计:

分 香 蕉

2 × 6= 12(根)

12 ÷ 2= 6(根)

被 除 除 商

除 号 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