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磨课历程作文

文章 2019-07-13 00:01:08 1个回答   ()人看过

自从接到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的任务以来,我就没有停止过对这篇课文的思考。从细读文本到查找相关教案、日寇进犯狼牙山的资料,再到购买《狼牙山五壮士》这本小说进行阅读等等。虽然说这是一篇宣扬革命传统的老教材,但是这篇文章可以训练的点还是很多的。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指导学生如何先概括描写人物再具体描述描写人物,如何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如何从众多人物中抓住关键人物来写好“记人”的文章。因为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层层推进,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这篇文章来训练学生如何理清层次、写作时如何做到有详有略,如何从具体描述中概括出小标题。这还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总之,只要想抓,这篇文章处处可以做文章。

正因为如此,备课时就很难做到有所取舍,于是导致第一次试讲时容量较大。既有初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又有生字词的学习;既有理清文章思路,又有详略得当的体会,还有体会作者表现人物的写法;既有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又有通过文字资料补充来促进理解、通过视频资料来激发情感的朗读铺垫;当然,还忘不了通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达到语言的积累……结果导致上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完全上完。

这该怎么办?和听课的领导、老师商量后,一致认为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因为想在4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所以抓住一个训练点进行训练就行了。那么抓什么呢?经商量一致达成协议,就是上第二课时,重点就放在如何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接着就进行了第二次试讲。结果因为本人性格的原因,语言的特点,课堂上怎么也不能把学生激昂的情绪激发出来。另外还感觉这样只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还是在讲文章内容,还应该有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加哪些方法?如何加?这就有了第二次商讨。

写人物的文章就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颂扬人物精神或表现人物品质。所以学习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句来感受五位壮士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之外,还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依次落实写作方法训练的目标。随后就是第三次试讲(也就是昨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市教研室王庆华老师来指导。结果课上下来后,王老师说如果让他上,他不会这样上。我们急于知道王老师会怎么上这节课。于是请求王老师做个示范,没想到王老师爽快答应了。

课堂上,王老师从“壮士”这个词语入手,让学生谈什么叫“壮士”?谁能说说你心目中的“壮士”?可以举个例子。这样,通过抓住中心词语开展了课堂教学。接着王老师通过听写来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对于课文的学习,王老师从“寻找课文中描写出五壮士‘壮’的句子”、“并想一想哪一次极写其壮”和“文章谈到五壮士两次完成掩护任务,这两次完成任务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三方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当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王老师的问题真正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如果看王老师的教学目的的话,我只知道他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了落实“详和略”的写法,对于其它,则如雾里看花。那么王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他的目的究竟指向哪里?只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内容吗?肯定不是,因为王老师一直告诫我们语文的学习不要只讲内容。带着不解我走向了徐校长的办公室,准备认真听取王老师、徐校长以及几位领导的高见。

大家先发表了各自对王老师课的看法,然后逐条分析王老师课堂设计的妙处,最后给我按照上课顺序理清了思路。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餐桌上,我们还在讨论这节课。因为课堂上看到的只是王老师的一种方法,那么如果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其它情况,该如何引导呢?我提出了好几种情况,大家都帮我进行了一一分析。期间,王老师说我就是一张牛皮纸,很难捅透,还说真得发现我不灵光。当时虽然我知道这不是夸奖,但并不认为这是多大的讽刺。因为人的天资本来就有高有低,没必要为此自卑。虽然自己天资不高,就像那张牛皮纸,它厚,不容易被点化,但我完全可以通过它的韧性来弥补其它。不是还有“笨鸟先飞”一说吗?我坚信,只要勤于思考,功夫下到,“铁棒”肯定能磨成“针”。于是我继续询问自己心中的不解。就这样,我觉得光亮逐渐在我眼前出现,从开始的朦胧到闪过一丝亮光,再到透进一束光亮,虽然还没有豁然开朗,但心中也逐渐亮堂起来。也就是王老师想通过这节课,训练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王老师还问我,你是怎么读书的呢?对呀,我是怎么读书的?我是怎么读懂一篇文章的?道理还需来自于自己的实践呀!要想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自己心中不清楚怎么能行呢?那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一梳理,课堂上当学生说到自己的体会时,我不就能总结到他的读书方法了吗?其他学生随之不也就逐渐领悟自己该如何读书了吗?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可我睡意全无,脑中出现的都是如何读懂这篇课文的方法。直到凌晨三点,我都在一直思考。

怎么样?够笨的吧!不过我还真有收获,下面就是我的阅读过程以及从中抽取到的读书方法,以及对本节课的理解。(待续)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