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3 00:01:06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把握计算特点,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关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增强应用所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算一算,比一比

分组出示下列式题,要求口算得数。

24÷2= 36÷3= 48÷4=

42÷2= 63÷3= 84÷4=

讨论: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每组两题中,被除数的个位与十位正好交换了位置,相应地,商的个位与十位也正好交换了位置。

提问:能照样子再编两道这样的题吗?

二、根据给出的计算过程写算式

40÷2=20 40÷2=20

6÷2=3 10÷2=5

20+3=23 20+5=25

□□÷□=□□ □□÷□=□□

40÷2=20

16÷2=8

20+8=28

□□÷□=□□

依次出示上面各组题,引导学生按以下方式叙述计算过程:

先算()除以2,再算()除以2,最后把()和()合起来,是()。

讨论:写出的每道算式中,被除数是怎样得到的?如果用竖式计算46÷2(或50÷2、56÷2)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是:先把两位数改写成几个十与几个一的和,再根据除法运算性质使之转化为相应的表内除法,进而得到计算结果。尽管学生并不能在抽象的层面理解上述计算方法的依据(也就是所谓的算理),但借助操作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并不难感受方法本身的合理性。于是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根据算式的特点将被除数合理分拆成几个十与几个一的和。上面两个环节紧紧围绕这一关键组织练习:“算一算,比一比”通过交换被除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突出口算相关式题时,要先算几个十除以几,再算几个一除以几;“根据计算过程写算式”则引导学生通过反向思考,进一步体会根据算式特点合理拆分两位数的必要性。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体会蕴涵其中的数学原理。]

三、先判断每组两题得数的大小,再任选一组题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42÷2○42÷3 48÷3○54÷3

72÷3○72÷4 52÷4○64÷4

84÷4○84÷7 80÷5○90÷5

96÷6○96÷8 84÷6○96÷6

学生完成后,讨论:你是怎样判断每组两题大小的?从计算结果看,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

启发:从左边四组题来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从右边四组题来看呢?

四、指导完成练习二第3题

1.指名读题后,要求各自填表。

2.讨论:用72元钱去买笔记本,什么情况下买的本数多,什么情况下买的本数少?(单价越低,本数越多;单价越高,本数越少)

3.这里的计算规律与上面哪几个组题目的计算规律相同?

[说明:练习计算不仅仅是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引导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形成一些新的思考,产生一些新的感悟。让学生在计算之前判断两道相关式题得数的大小,目的是让他们在判断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除法运算的基本特点,提高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把握能力;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先前的判断,既提供了主动练习计算的机会,也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明确相关式题中所蕴涵的计算规律。而通过第3题中填表、观察、比较和交流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丰富对除法运算特点以及相关运算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初步渗透了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函数思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