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策略分析论文

文章 2019-07-12 23:42:49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侵害较为普遍的存在着,预防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的策略主要是集中在国家、高校和毕业生自身三个方面。通过分析发现这些预防策略中存在着国家层面的立法策略短时期内可操作性不强、高校对于毕业生关于就业方面的指导不够充分和毕业生自身的权利意识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动立法活动的开展,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高校加大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和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多关注就业中的问题等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因为各种不合理且不合法的理由,对毕业生进行区别性、排斥性的对待,导致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并因此造成毕业生无法实现就业并获取报酬,依法律的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针对预防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实用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一些方案还是存在着问题。本文是在一些学者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策略进行梳理归纳,并作简要的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的主要预防策略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策略研究的学者还并不是很多,就笔者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包括从国家、高校和高校毕业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的研究。

1.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的主要预防策略

(1)国家层面。国家立法机关通过颁布了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为大学生就业权益维护和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政府机关主要是通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比如免费师范生政策和保障大学生就业等政策。

(2)高校层面。随着就业问题的形势严峻,高校也逐渐的意识到了促进学生就业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因此很多的高校也开始设置就业指导课程。

(3)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层面。高校毕业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也开始学习就业指导课程,一是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每个毕业生在就业之前都应该熟悉掌握各种与自己就业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就业过程中的合同意识、平等意识、证据意识、维权意识、法制意识,以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二是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实现充分就业。了解国家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倡导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主动的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自主创业,实现充分就业。三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树立创业意识,敢于去开创事业。四是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高校毕业生要充分了解就业市场情况,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在学习中根据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2.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于毕业生关于就业方面的指导不够充分。指导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且人员缺乏。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指导教师应具备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多是原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学生工作,没有就业相关专业背景的支撑。就业指导人员的非职业化,导致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学生自身法律和权利意识淡薄,很难适应就业形势变化带来的就业工作的新要求。[4]就业指导内容片面。就业指导内容是以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心理学和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指导与服务,但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仅限于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巧指导的讲授,对其他内容涉及很少,特别是缺乏有关就业法律和政策的内容。不能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缺乏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

(2)毕业生自身的权利意识不强。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触比较少。这样就造成了毕业生面对自己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了解很少,对于一些法律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知识可能知道的就会更少了。再加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普遍,一些毕业生找到工作后认为得来之不易,对于单位上侵害其正当权益的事情宁愿选择沉默,也不会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的问题。 "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策略的原因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问题的外部原因

(1)国家法律的出台艰难,政府监管难度大。一部法律的出台需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冗长的过程,从法律的起草、征求意见、出台到颁布这一系列的程序。在现今社会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出台一部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的法律可操作性不强。

(2)高校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需要一个过程。高校一直以来延续了传授专业知识的传统,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政策的进行,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经济结构脱轨的现象更加严重。高校现在虽然提出设置就业指导课,但是这些课程的比重还是过小,并且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不一定是通过上几节课就能够立刻培养起来的,这些就导致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过程漫长。

2.毕业生自身的内在的原因

(1)毕业生对就业侵权策略的认知不够。高校毕业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对于社会了解比较少,所以对于将来的就业状况考虑的比较少。因为还没有投入到求职的大军中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没有意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尤其是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就使得高校毕业生的权利意识不强。

(2)毕业生对于就业侵权调节能力有限。高校毕业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但是不一定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高校毕业生权利被侵害的过程中,高校毕业生作为谋求职位的群体来说,本身就是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权利受侵害的时候很难获得良好的法律保护。另外,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加的基础上,找工作难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高校毕业生会感觉得到一份工作很不容易,所以有些时候即使是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但是为了避免再一次的找工作之苦,或者对于找不到像现在这么好的工作的担忧,也可能会选择忍气吞声。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预防策略改进建议

1.推动立法活动的开展,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

立法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学者们可以通过倡导让立法机关意识到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侵权问题立法的重要性。只有就业的权利有了法律保障才能够让高校毕业生在遇到就业侵权时有法可依,能够通过合法的程序和途径为自己受到侵害的权利讨个公道。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比如规范用人单位的就业合同或者相关的就业协议,监督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和录用工作。此外,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对高校课程设置的监管力度,增加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比重,这样才能双管齐下,让毕业生无论是在学校里面还是走向了社会都能够对于就业市场中的侵权行为清晰地发现,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高校加大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

高校应该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这样能够让大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有很强的法律意识,能知道采取怎样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开设就业课程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加强宣传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把就业指导的意义真正的领会到,并且能够真正的从就业指导课程中学有所获;还可以摆脱就业课程的局限,开展一系列的拓展活动,尤其是加强社会实践的比重,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

3.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多关注就业警觉意识

就业侵权的现象为高校在校生敲响了警钟,高校毕业生一定要认真的学习就业指导课程,并且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熟悉《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的法律,熟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自己应该采取的申诉或者上诉的种种程序,为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