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对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检测老师专业技能与学生学习状况的标准手段就是考试,但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型潮流下,传统的考试不再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本文主要立足于常年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开展小学体育课程评价的操作方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教学应用
小学体育课程的开设是改进学生体能机制,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环节,科学、规范的检测机制是保障教学专业性与学生学习技能总结的关键环节。但是,在我国部分学校的小学体育课程的检测存在流于形式,或者僵化呆板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的操作方式。
一、传统小学体育评价方式的不足
(一)评价内容单调
我国传统小学体育评价立足于增强学生体质的核心理念,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基础教学阶段的体育评价内容单一,挫伤测量学生体育技能的科学性。对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最突出的一点是过于看重体育技能与运用技巧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变化。依据传统的评价方式,部分学生不需要刻苦努力也能够取得不错的体育成绩,对于体质基础不够突出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之后也难以取得明显的进步,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与自尊心。在追求体育技能的测评时忽视对该技能的灵活运用是传统评价方式的另一个特征。比如在“运球上篮”这一体育技能时,在实际测评的现场往往只有一个学生单独操作这个动作,篮球场上没有任何阻碍,导致学生往往能够在该技巧的检测中获得不错的体育成绩。但是在实际的比赛现场或者是实战场合,成绩优秀的学生依然难以具备很强的战斗力,老师不合理的测评方式难以在本质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操作技能。
(二)评价标准的片面化
评价标准的片面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严重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在同一的测量标准下难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与体育技能的提高。统一的评价标准主张工厂批量生产的操作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机械化的评价方式不仅难以测量出学生的实际水准,更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损害。比如说在测量百米短跑成绩时,普遍采用15秒为标准成绩,对于体育天赋不错的学生能够轻松达到合格标准,但是对于基础不够突出的学生就容易陷入被动的学习局面。统一测量的标准化,难以实际考虑学生的能力标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单一化的小学体育评价标准更是挫伤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统一的标准测量会导致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注重考什么,教什么的学习模式中,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与体育课程的开设初衷相差甚远,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标准的教学评价体育是一种双向互动,但是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中主要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学习评价,在教学拥有绝对评价权利的地位中导致学生成为被动的个体,片面单一的评价操作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弱势地位,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明确打分,在丧失主体性的评价操作中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在具体的小学体育评价模式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是学生本身,老师应该作为参评的客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后续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实现自我发展才是设定教学评价体系的最终意义。所以,老师在实际小学体育课程评价中可以采用老师测评、学生自评及互评的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完善小学体育评价的操作方法
(一)在多元评价标准中激励学生
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老师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可以采用等级评价标准,或者有关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标准。可以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处于灵活的更新与表动之中,保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具有个性化差异的评价方式中形成对学生的激励机制。
(二)在综合评价中设置不同评价比重
老师在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设定中可以采用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进步。比如老师可以将学生的测量成绩进行同一时段或者统一项目的比较,在衡量学生的进步幅度中进行不同等级的评价。老师可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身体状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比分。多维度测评方式的设计既关注学生实际的体育技能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进行综合的评价。在评价设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度添加留言板,在评语环节,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同步的学习衡量,帮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带。比如老师、家长或者同学都可以在测评表的特定区域写下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建议,帮助学生在查看自己留言的过程中进行自觉的改正。对于该评价留言学生享有隐私权,别人不可以随意翻看。
(三)在发展性评价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老师应该建立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测评成绩,在鼓励性的教学方式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该评价方式需要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整体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该生的发展性长处,进而在教学环节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老师可以采用档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长时间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状况进行同步记载,帮助学生在跟踪式的评价方式中实现全面发展,适合小学体育评价的操作模式。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以增强学生体能素养为终极目标,但是在具体的评价操作模式中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避免传统测评方式的局限性,在对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全面评价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老师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测评方式中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测评成绩,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评价结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评模式发展中的原始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1-12.
[2]龚成太,王文生.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的调查结果与评价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87.
[3]周逸先,赵婧.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误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36-138.
[4]李栋.关于构建“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及其效果评价标准的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03,24(2):83-92.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