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的知识》的评课稿范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三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主要是为通分做准备,在分数计算中常常用到,务必使学生切实掌握。例1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它们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材还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6和9各自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因此,在集合图内列举的元素后面都要加:“……”。教材通过“试一试”,先让学生写出三个数的倍数,找出它们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这样,既巩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理解,又懂得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而且扩大到求三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张建波老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比较深入,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用意,把这节课中把要解决的问题都融入到各个环节当中,包括每一个练习的设置都为了解决一个知识点,使“学中练,练中学”得到很好的结合。例如找一找8和32的最小公倍数,为了解决“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例如找6和8的公倍数,是为了得出“每个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等等,在练习中又获得了新知。
此堂课老教材新上,体现了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操作,互相讨论中得出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巩固知识点。教师多次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数有什么特性?”“它们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去思考,但我认为教师是否应该用一些适当的引导语,使学生对于所问的问题更加明确些,不至让学生有些盲目。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拓展题,设计得比较巧妙,在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之前,教师先帮助他们解决了“每四天休息一天”“每五天休息一天”是什么意思,为学生解决问题排除了不必要的障碍。解决这道问题,是把最小公倍数的问题融入到生活当中,做到学以致用。但是我认为,求爸妈的第三次休息是几月几号没有太大的必要。这就跟前面得出,每个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之后不用再深究到底是几倍一样,没有必要,而且还要涉及到大月小月的问题,这不是此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在此花的笔墨太多了,如果巧妙得改成三个人同时休息的第一次是几月几号那会更好些,这里求的就是三个数的最小数点公倍数。但是老师们会认为小兰是休息两天的,比较难处理,那么我想把她改成每七天休息一天,她星期六还要学其他的兴趣课,不就能很好得解决了吗?
从课堂的开放程度讲,跟试教时相比,有所欠缺,试教时,张老师从公约数的概念迁移到公倍数的概念,从句式上把公约数的概念得出,再让学生举例子,从具体实例中得到理解,用了倒装的手法。而在此次课当中,从倍数引出公倍数,比较顺理成章,但是,有一点值得探讨,集合图的表示是否应该放在公倍数概念之前出现,那么从具体例子详细分析后,得出概念,就更顺理成章了。另外,整堂课从时间把握上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我总觉得,一个个环节有些匆匆而过,最后一道题花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而像判断题这类环节就比较快得过去了,不够细致,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
总得来说,此堂课上得比较完整,知识点也都较好地把握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