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从四月的立项到7月25日实践的结束,看似漫长遥远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建筑系疯狂的设计与交图,以及紧张的期末考试周,以及考试周结束后全身心地、井然有序却也略带紧张的准备,以及最后在纳雍昆寨中学的实践中逝去了。这期间,有联系上的反反复复,有筹备上的辛辛苦苦,有各种碰壁后的垂头丧气,有取得各种成就后的欣喜欢乐,有旅途中的颠颠簸簸,有难说出口的心疼心酸,还有最后离别时的不舍与眼泪……
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过程, 我用我笨拙的笔不能描述不出全部这些故事,只好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们的实践:转变、反复、准备、走访、倾听(心疼)、忙碌、感动。或许这几个词并不足以完全把我们这次实践的轮廓勾勒出来,或许仍然存在某些遗漏,但这些词已足矣表达出我们的感受。
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我们最初的想法时,虽不会因为当时那个想法的幼稚与不成熟而嗤之以鼻,却也绝对会会心一笑。
最初的最初,我们的确怀着一种自以为很崇高的心理、很英雄主义的心理立了项——到中国一个最贫困的山区去支教。那个时候,我们的确一心向往着徐本禹式的支教经历,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一个山区支教多年,我们仅仅只是一两周的时间,我们一心只认为只有那种环境下的支教才是最有意义的。
但是随着实践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备课阶段的展开以及最后实实在在的支教经历,让我们的想法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我不得不承认,在最初的想法里,我们太自以为是,只是过分的关注怎样怎样的活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经历对于我们才是最有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单方面地考虑自身,而忽略了我们的活动对于承受方的意义、对于社会的意义。
渐渐地,我才明白,实践的作用,并非是期待我们通过某一次或者某几次的实践而实现多大的社会价值,而是让我们能够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庇护,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也是了解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锻炼自己,尽可能的提升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
而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也并非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实践环境、实践地点和实践人群,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活动,取决于我们在这次实践中付出了什么,给对方带去了什么;取决于我们收获了什么,而对方又收获了什么;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是否能让社会上更多人和群体关注我们的实践的对象,而不是关注我们。
任何活动的意义都不是在实施之前通过制定目标或者计划臆断推测出来的,都是在真正践行的过程中看到的、感受到的。
篇二: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我是4月18日来到双小的,转眼间,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两个多月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心中充满喜悦,因为支教工作锻炼了我,双小人的热情感动了我,与双小老师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
一、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毕竟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单位,来到一个自己比较陌生的地方,所以我知道我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其实我的所有的准备似乎都是多余的,因为双小人迎接我的是一张纸真诚热情的笑脸,没有多少寒暄,赵校长对我一学期的工作做了整体安排,我没有什么意见。我承担四(2)班的语文教学任务,上教学研讨课两节,做课堂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专题讲座各一次。赵校长给我的任务不轻。
我都答应下来,作为一个教师担任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并不是难事,上教学研讨课也不是难事,因为这都是我们的职责,难的事情是让我对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做讲座,而这两个问题可以说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尤其是教学评价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更是核心中的核心问题,即使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要说好这件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当然不敢马虎。
在未来的岁月中我认真阅读一些理论书籍,并上网查阅资料,为自己的工作,也为自己的责任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像一个扬帆的船,努力向前。
二、研讨交流,学习提升
我上了两节教学研讨课——《特殊的葬礼》两课时。从导入到结尾收束,比较完整地呈现出了我的教学理念以及我的教学思路。武永校长评价我的课是——朴素,朴实,淳朴厚重,如春分拂面。王超校长评价我的课是没有什么花样纯是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厚实的文化功底取胜。我知道这是双小人对我的褒扬,是双小人对我的要求。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也吸取了双小老师不少好的经验。
结合课例,我在六月上旬,做了一个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专题讲座,说是讲座其实也是不敢的,我把赵校长给我的题目做了一个小小的变动——《漫谈课堂教学评价》,这样我也有话说了,也不是那么学术气味浓了,讲座的过程轻松愉快,因为很多个案都是我亲身经历过了,也是我自己通过思考形成的一些看法,所以老师们很感兴趣。应该说与老师们产生了不小的碰撞,因为有很多观点他们没有听说过。
讲座交流过程中,很多老师与我进行了交流,并向我提出了问题,我都给他们进行了解答,提出了我个人的看法,令我感动的是,很多老师在讲座结束之后,依然有不少老师到我的办公室里与我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我自身的思考更加有深度了,我的思考也更加周密了。
三、教学工作,不敢马虎
一个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我明白我的责任,关于这一点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我接手四(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首先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开始抓起,从学生的作业——写字开始。越细小的地方,越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越是务虚的地方,越容易成为我们教育的盲点。但这些地方恰恰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我就从最细小的地方开始,从最务虚的地方开始的。
比如在我们班级我提倡做彬彬有礼的有教养的人,从不随地吐痰开始,这一点我们班级做到了,班级的地面上很少有痰迹了。这我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但练字也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短短的两个月就能形成的,所以我也略微感到遗憾,希望这样的教育能够延续下去。
课堂教学,我总是花费不少的时间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提高课堂的效率,即是所谓的有效教学。
篇三: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生难忘的事情。”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我踏上了宁夏支教的道路。转眼间,一个学年就要结束了,回首大半年来的支教生活,感慨万端。
9月1日清早,我们泉州支教队一行乘坐来接我们的中巴,从银川向目的地同心县进发。汽车缓缓的驶出市区,沿高速路南下。半小时左右的车程过后,道路两边的绿色开始渐渐的消去,黄成了主要的色调。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夏天的景色,黄得刺眼,荒凉得寥廓,坦白得让我们揪心。如果不是高速公路两边种植的低矮树种还努力保持着本色,断断续续地提醒我们生命的存在,我们几乎忘了绿是什么样的。
汽车经过两个半小时左右的行驶,终于到了同心县城。下车伊始,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回民头上的白帽子、圆顶的清真寺、悠扬的礼拜吟唱声……眼前的一切,让人倍感新鲜。在宾馆暂时安顿下来后,我们便到街上走走。天空稀罕地飘着毛毛雨丝,似乎在欢迎这们这群远方来的客人。听说,同心遭遇了五十年来罕见的旱情,雨水难得一见啊!“我们给同心带来了好运!”队友们笑着说。谈谈说说,走走停停,一会儿后,同心县城在我们心里有了一个轮廓。说实话,同心县城最多只能用普通这一词来形容,它甚至比不上晋江一些发达的乡镇繁华。除了从新建的广场到菜市场这一段稍显热闹后,其它真的看不出县城模样。看不到什么高楼大厦,闯入眼帘的的是低矮的平房。街两旁的店铺基本上以经营衣食为主,城市中霓虹闪烁的娱乐休闲场所,在这里几乎遁形了。路上来往的小车并不多,其中大多数是的士,更常见的是摩托车、自行车,还有一些三轮车。县城已然算不上热闹,听来支教过的队友介绍,乡下更不能相比了,一些乡镇几乎没有所谓的“街道”,只是人口相对集中一些而已。眼前的一切,让初始产生的新鲜感逐渐减淡,我们带着几缕忐忑走回下榻的宾馆。
后来经过详细了解,对同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同心县,又被称为“痛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带,海拔高度1260-2625米,县城在地海拔1344米。因为严重缺水而贫困,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被联合国定为全球22个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同心县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北部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夏秋短,冬春长。县城年平均气温8.6°c,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2.8°c,极端最高温度37.9°c。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8.1°c,极端最低温度–27.3°c。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仅272.6毫米,而年蒸发量却是2325毫米。同心县现辖8镇3乡1个管委会,237个村,6个居民委员会,共有75612户,32.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77人,回族26.44万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77% 和82.0%,是宁夏乃至全国回族人口最多的县。
“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当地人是这样形容同心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