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创设工作总结

文章 2019-07-12 22:34:52 1个回答   ()人看过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和具体形象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活动而形成的,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为儿童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儿童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现学习,认识周围世界,增长知识。活动区的创立,在客观上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游戏、操作的场所。

但是,当前幼儿园在活动区的设置和指导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环境位置设置不当,各区凌乱,并相互干扰,不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二是材料投放不当,不能体现其教育功能。三是教师在指导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游戏立标”。

1、情绪的发展是真正的观念。

2、对游戏的主人——幼儿缺乏足够的。

3、对幼儿游戏的特点——年龄差异观念充分的认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幼儿活动区的创设与指导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三个环节——创设环境、建立规则、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活动区的优势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安全的活动氛围,同时也要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并结合班级实际,因地制宜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场地空间、设置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个游戏区。

1、合理设置活动区

幼儿是创设环境的主人。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各区域的场地设置,启发幼儿谈谈各区应设在哪儿比较合适。如幼儿提出阅读区要比较安静,应设在光线充足,安静的地方;娃娃家需要营造一种家庭气氛,应放在寝室一角僻静处,于是幼儿自己动手串上门帘,从家里带来装饰物,布置了一个温馨可爱的家;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和阳光,他们选择了靠近窗户的地方设立科学区。

2、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

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幼儿自由、自主地开展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投放材料时,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材料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

如在美工区角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瓷砖、水彩笔、水彩颜料,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有的点画、有的吹画、有的变直接用水彩笔画,增强了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二)根据游戏目标增设材料。

如在落实“能随游戏情节的发展自制一些简单的玩具”这一目标时,我们就为幼儿提供了各类纸,让幼儿用这些纸制作漂亮的钱包,并在开展游戏时使用,同时我们还根据目标不断更换、充实材料,增加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注意材料的安全性,便于取放。

在开展“美食官”游戏时,“顾客”都提议想吃“清蒸螃蟹”“清蒸甲鱼”,根据他们的提议,我们收集了螃蟹壳、甲鱼壳,但这二样材料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于是我们便把它们一个一个放在了塑料盆里,用绿色皱纸垫上,上面用保鲜膜包好,这样既安全,又便于幼儿取放,而且美观。另外,我们还根据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村为幼儿创设游戏材料。如农村幼儿常见的芦叶、麦杆及各种水果,蔬菜,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各种物品。

3、营造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

为幼儿营造一种自由、和谐、欢乐、融洽、友爱、互助的氛围,让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团结互助的天地里,使他们能受到健康情绪的感染和美好心灵的培育,从而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完美的人格心理。在活动中首先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相到尊重、信任、和谐的、开放的人际关系,幼儿只有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才能表现出自由与自主性。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幼儿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幼儿的品行受到良好的熏陶,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能体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个性发展的种种活动区,让幼儿主动参与环境、探索环境、认识环境,获得最佳发展。

二、帮助幼儿建立活动区规则

建立规则在于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利用环境来暗示幼儿

如取放图书规则——书架上图书排列有序,整齐清洁,仿佛在告诉幼儿要爱护图书,看完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爱护图书的规则——在阅读区布置了小朋友爱护图书的图片,看书时要一页一页地翻,看完一本再拿一本,同伴间互相谦让,不争抢图书,图书破损及时修补等。

2、运用形象鲜明的标志提醒幼儿

每个区域规定人数,避免拥挤。我们设计了拟人化的小花贴到了每个活动区较醒目的地方,每个活动区规定几人变贴几朵花,如“娃娃家”贴四朵花变表示要可有4位幼儿在娃娃家活动,其他幼儿看到人数已满就另选其他活动区参加活动。

3、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幼儿

在活动中不争角色,和睦相处。有时一个区角内会有几个幼儿同时争当同一角色,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常采用“点兵点将“”石头剪子布“等方式,轮流担任角色,这样,大家关系融洽,玩得十分开心。

4、整理归放玩具做到人人有责

每次活动后,我们都鼓励幼儿把玩具和材料按原先的次序放置,并放到原来的位置上,以便保证下次活动的正常开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爱护玩具,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优良好习惯。

三、指导幼儿开展活动区活动

教师除了帮助幼儿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活动区环境外,还应加强对幼儿活动区活动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幼儿发展游戏,充实游戏的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在实践中,我们的主导作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体现的。

1、帮助幼儿选择游戏。

教师的指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对游戏种类内容的选择上,例:对于中班幼儿,可在不班“娃娃家”的基础上开展“理发店、商店、医院”等游戏,因为前者内容较为简单而后者已涉及到社会、生活常识,具有一定创造性。教师要考虑幼儿的水平,选择适当的游戏,促使其水平提高。

2、在不破坏游戏的情况下引导幼儿游戏。

在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要保持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幼儿体验的真挚性和对游戏真实性的信心。教师在活动中应与幼儿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以平等商量的口气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正当行为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如扮演“顾客”到“理发店”请理发员给自己烫发,完毕后要求照照镜子,并有礼貌地说声“谢谢,你的手艺真不错”。在活动中,教师还应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游戏的水平,在观察的基础上探索运用多种指导方法。如:及时为幼儿提供适宜材料,向幼儿提问,启发和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幼儿提供范例等,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指导方法。

3、开展游戏的评价活动。

活动后的评价起着承前启后、“画龙点晴”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观念指导下,我们改变过去“统观全局,总结发言”的做法,使幼儿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人。幼儿大胆、自由、自主地讲述游戏中的发现,总结经验,寻找同伴的优点,增强了自信。同时,幼儿在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学习同伴的经验,获得更广泛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游戏水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肯定很重要,孩子都喜欢得到教师的鼓励,教师的正面评价能激发幼儿再次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保持对游戏的渴望感和成功感。教师还能将幼儿的新发现、幼儿没有意识到的创造揭示出来,更加激励了幼儿创新的意识。因此,活动后的评价对游戏的开展和幼儿身心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