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感激留一个出口的励志故事
赵辉打电话让我去赴饭局,是在胡同区的涮鱼馆,典型的小吃店。
原来他有个老乡,儿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求到赵辉头上,赵辉就把他安排在自己的保险公司,小伙子出于感激,请他吃饭。
小伙子来了,见我们早到,又激动又歉疚。赵辉介绍我,这是你姚叔,他在单位管后勤,手下足有一个车队,你好好敬他酒,争取把他的车险抢过来。
我这才明白,赵辉把我拉来,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小伙子越发感激,他敬我酒时,脸红红的,不知是因为喝了酒还是拘谨。
赵辉的话题从没离开他们的小村,他摸了一把小伙子的头说,我上高中时,你还吃奶呢。赵辉又说,回去给你父亲捎个好,就说快麦收了,你家树上的杏
也该熟了吧,我朋友特爱吃杏,他指着我说,下周一上班给他捎一篮子来。
小伙子爽快地答应了,说绝对没问题,说话、喝酒也显得洒脱了,这时一看,原来竟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事后我问赵辉,不就是给人家找了份工作、揽了点业务嘛,就吃人家喝人家,还跟人家张口要东西,显得多不仗义。
赵辉没正面回答,也没反驳我,而是给我讲了一段他的经历。
赵辉高考落榜,父亲七转八拐,亲戚托朋友,朋友托熟人,终于找到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帮忙,来到现在这个保险公司,做了个临时工。
刚上班没几天,正好远房亲戚来公司检查工作,赵辉从人群中发现了,挤进去,红着脸亲热地叫了声“姨父”,那人一愣,疑惑地看了一眼,又扭头看身
边的公司头头,头头说,您说的那个临时工,已经来上班了。亲戚哦了一声,看都没看赵辉,径直上了楼。
赵辉尴尬地站在那里,有种说不出的惯滋味,搅得心里难受。后来父亲让他登门去感谢人家,赵辉拿了土特产去了,却连门都没能进去。)赵辉想,一定是礼轻了。下次再去,用刚发的工资买了两瓶酒,这次人家不但没收,反而恼火地说,你把我们当什么人了?连人带酒被推出门外。
赵辉竟有了种受辱的感觉,尽管知道这样想不对,可总觉得人家高不可攀,从而加重了自己的自卑,也更加感觉,自己得到的是一份施舍,这一辈子都欠着人家,再也无法在人家面前抬起头来了。后来赵辉努力打拼,转了正,还做了部门经理,但只要一想起那亲戚,仍会自卑不已。
因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赵辉同情弱者,乐于助人成了习惯。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每次都不愿意“白帮”,或多或少都要贪点“回报”。最典型的就是,他常回老家去“扫荡”,今天从张家装半袋花生,下次从李家拎半篮子红薯。多是人家主动给他的,他从不推辞,客套话都不说。这些人,大都受过赵辉各种方式的帮助,比如找工作、在城里跑关系,或者借了他的钱,还有被资助的穷学生,等等,他都接受或主动了“回报”。因为他发现,他越是这样,人家反而越高兴,和他越亲近,彼此心里都很舒服。比如,他听说村里独居的王老大房子总漏雨,就从钢厂要了一车炉渣,又买了石灰,掏钱找了个小建筑队,给老人的房子做了炉渣石灰顶。临走,竟以不容商量的口吻,对眼含热泪的老人说,您给我做双千层底的布鞋吧,我早晨散步时空,那鞋城里买不到。据说,老人为做这双鞋足足忙了一个星期,但逢人就说,是给小辉做的,我还以为我这把老骨头,这辈子不能报答他了呢。说时眼角眉梢都是笑。
赵辉说,一个人如果心里憋屈,有怨、有恨,找不到发泄或疏通的出口,早晚会憋出病来,这道理都知道。可是,谁又曾想过,除了怨和恨,感激虽然是一种健康的情绪,但也需要释放,如果找不到出口,照样会把人憋出病来。这道理也很简单,简单得就和空气需要流通一样。
乐于助人无疑是一种美德,而同时给人创造知恩图报的机会,给每一颗感激之心留一个出口,更不失为做人的美德,因为你给了人家双重的快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