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重点:了解李白的思想和诗歌主要特色;体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强烈感情色彩。
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杜甫并称“李杜”,在中国古代诗坛上熠熠生辉。先读一首吊李白的诗歌
经青山吊李翰林
杜 荀 鹤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李白墓是在安徽当涂县的清山脚下,所在镇现叫太白镇。晚唐诗人贾岛晚年不远千里拜李白墓,竟然忘归,也死在当涂,葬在李白墓不远处。
诗意:谁说先生已死,先生的精神日益新颖。今夜青山明月下,墓中埋葬的是千古第一诗人。自然白白地销毁了先生的身骨,生前声名不依傍,(死后声名远扬)。有谁能把耒阳杜甫墓移到此处,与先生为邻,让两人共吟。
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下面我们来谈谈李白。过去有过了解,现在更详细地介绍他的生平、思想和艺术成就。
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中亚碎叶城,家境较殷实。
(一) 蜀中时期(701-725)
李白的父亲是有学问之人。关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故事。周岁时抓周,李白抓了一部诗经。父亲很高兴,说以后要成为一名诗人。父亲一定要给儿子取个很好的名字,直到李白七岁时,名字还没有取好。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现在孩子七岁了,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要母子二人对下面两句。母亲想了好一会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自家姓,“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读了不少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学习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且受到道教思想深刻影响,喜欢击剑任侠。“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居》)“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其五) 小时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25-741)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洞庭、庐山、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安陆。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 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不屈己,不干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久在草泽间,诗文名动京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
(三)长安时期(742-744)
天宝元年,李白进京,谋求仕途。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鸾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任翰林学士,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李白在长安,遇到了秘书监贺知章,当时有名的诗人,太子的老师。李白呈上《蜀道难》一诗,贺知章一读,称叹者数次,翘着大拇指对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神仙下凡。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换酒请他。贺知章是文坛元老,他这一称赞,蜀道难诗和”谪仙名号就遍布天下。
唐玄宗是尊重有才之人,但玄宗身边的人却嫉贤妒能。当时,政权把持在一些奸佞小人之手,高力士等人极力诽谤排挤他。李白那种性格,怎能跟这些人同流合污?“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于是请辞,皇帝赐金放还。到长安不到两年就离开了,继续他的漫游生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一种洒脱,也是一种无耐。
(四)东鲁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是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的。李白离开家乡第一次漫游时曾带了三十万金,不到一年就因接济别人而散尽了。他跟杜甫,性格不同,诗风也不一样,但一点也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友情。杜甫在去长安考进士的途中,走到洛阳,遇到了李白,便放弃了原来的计划,跟着李白在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漫游“醉眼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漫游的生活给李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后来又遇到了高适,三人一同漫游。还有一个较魏万的年青诗人,为了能见到李白,沿着李白漫游的路线追踪了几千里,类似于今天的追星族,但我觉得比今天的追星族高明多了。李白很感动,把自己的作品都交给了他,请他为自己编成文集。
天宝末年(天宝十二年),李白到了安徽宣州一带。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加入李璘幕府。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十六子。集结军队名义上是北上抗敌,实际上想与肃宗争帝。李白不清楚。李璘事败后,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后遇赦东还。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
次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与艺术
李白的词作体裁以七古、七绝见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李白的思想非常复杂。但最突出的表现为庄 骚结合。
龚自珍:“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
“一生好入名山游”,达到了“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喜欢击剑任侠,受道家思想影响。他又忧国忧民,有远大的抱负,希望能建功立业,但又不断受挫。所以,有时积极入世,有时又忘情于世。可想而知,李白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李白可以说是庄子和屈原的有机结合体。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