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与学的论文
教与学是学习活动开展的两个方面,主体分别为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怎么教好,对于学生来说怎么样才能学好,共同的目标是成绩优异。但常见到的是教师说学生教不会,学生说学不会。
先谈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恼人的问题:在课上讲了几遍的问题,过几天学生又不会了,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生刻刻苦苦的学,到头来,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往往事倍功半。其原因何在,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演绎着“三个一”:“一种教法”——凯洛夫五教法。此法1951年传入我国,根深蒂枯影响了几代教师,甚至成为不少教师的思维方式;“一种要求”——教正确、讲明白。不少教师认为这个要求很高,其实,让教师别把课讲错了,别让学生听迷糊了,这个要求高在哪里呢;“一种精神”——老黄牛精神,或者叫做奉献精神,现在好多学校都提倡加班加点,教师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3小时,老师累学习也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固然需要“奉献”精神,但其途径是否就只有在时间上做文章。
如果我们能找到了一种省时、省力、低耗、高效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跳出“题海”、跳出“时海”还教师一轻松,还学生一自由哪该多好啊!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重视,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到来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学会如何学习”。这样全世界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个话题——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进行新课程改革在我们晋城也近十年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待教学改革通常有三种态度:一是一味的拒绝,不管张三李四、国内国外,概不接受,老教师居多。二是机械模仿,照抄照搬,目标教学有四个步骤,我就有四个步骤,别人挂小黑板,我也挂小黑板,青年教师居多。三是昙花一现,今天学这个经验,明天学那个经验,几天以后还是老样子。这山看的那山高,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学不到。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观念的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以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彻底解决观念的认识问题。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关
1、树立“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才”人才观。“学习好的学生是人才”,这个观念没有错,但“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是人才”就不正确了。可是,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的认可了后者,并导致一些不正常的教学行为,一俊遮百丑,只要学习好,当班干部、入团、评优等都优先考虑。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据有关网上资料介绍:中国的职业可以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83个细类,具体有多少个小类,就无从统计了。那么照此计算,全国就该出现1883个状元。以此类推,每年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学习好,能考上大学的是人才;那些唱的好的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是人才,那些跑得快的学生像今年的奥运冠军刘祥为国争了光是人才;那些会养蘑菇、种大棚的的人不也是人才吗。
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学校和教师都是因学生而存在,如果没有学生,学校和教师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的,学校和教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做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的个性、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且相信每学生都是好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学会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少看缺点,多鼓励,少批评;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过分的批评对学生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质量关。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过分的注重“双基”,应试教育的东西太多,过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质量关则不太看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学生求学阶段所学的课本知识只占浩瀚知识海洋中的极少的一部分,并不能满足其终生的需求。所以,教学生“学会”知识远不如培养“会学”的能力更重要。
二、掌握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1、让学生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学习观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学习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学,知识是学生学会的,并不是老师教会的。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的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建构自己的“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真正体会“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学习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注重学法指导。俗语曰:“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平时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比如,在教学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时,(物理中的难点、重点)我就教给学生,(1)改画电路图,将没有用的部分去掉,保留有用部分;(2)在图上标上已知量和未知量;(3)从已知、未知中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的技巧,以后再遇到这样的计算题,学生就不会认为难了。
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环节。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大体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基本环节。
1、预习是首要的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的了解,一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逐句逐句读懂词句,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画出哪些地方不会,并做好记录,为下一节上课打好了充分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坚持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在书上做记号“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上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战场。上课的时候,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等,课上要认真专注的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要积极和老师配合,跟上老师的思路,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养成一个善于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记录学习的要点,学习新得,以及老师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加深和更正自己的对知识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3、课后复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就像牛吃草后要“反刍”一样,对课上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哪个地方会了,哪个地方还不会。课后复习一般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不同的复习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时复习的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俗语曰:温故而知新。
阶段复习的目的主要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对单元、章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类,把握重点,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要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能力上一个台阶。
总复习的目的主要就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缺补漏,解决疑难问题,特别复习一下前面学习中的错题记录,达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世界各国的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发展,如前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德国根舍的范例教学法;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自治教学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快乐教学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目标教学法即掌握学习法等;都刻意注意了学生的主体论、能力目标论、动态发展论、多渠道获得知识论。
我国北京潮阳区小学教师马芯兰的渗透教学法;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六部课堂教学法;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原则;湖北武汉大学教授黎世法的六可行教学法及其异步教学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近期轰动一时的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无不都是在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动作用,基本原则都是启智导学,我国的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和世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