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励志学画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2 20:51:15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尝试错误”教学法。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故意把“励志”的“励”写成了“立”字,有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错误,并笑着说:老师,你把“励志”的“励”写错了。话音一落,很多同学都笑了,还悄悄的说:“看,老师也出错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还装着不知道的样子,故意去看看书,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哎,老师真的错了!看来不管是谁只要粗心大意,都是会犯错误的呀。以后你们可得仔细点,千万不要像老师这样做个‘马大哈’哟!”学生听了又善意的笑了。这时,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向学生提出了疑问:“‘立志’和‘励志’,两个词的读音都相同,为什么课文不采用‘立志’一词,而采用的却是‘励志’呢?它们在这儿能够互换吗?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有学生提问了:老师,是不是他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心中窃喜:学生找到点子上了。于是请学生说说两个词的意思,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立志”只是讲立下什么样的志愿,强调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励志”则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断鼓励自己去达成那一心愿,强调的是行动的付出。两个词能够互换吗?光从题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学生阅读课文,当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为课文重点讲述的是徐悲鸿不懈努力成为一个著名画家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讲他立下当大画家的志愿。就这样,通过我的故意出错,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开课讨论,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还有“尝试错误”教学法这一说法,只是在备课时觉得采用这种方法,一是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细心,督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二是利于区别“立志”和“励志”的含义,让学生不混用;三是便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涵。现在,通过对“尝试错误”教学法的学习,我知道了这一教法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以后在教学中,我还会运用,不过,一定要注意用得巧,用得妙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