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评课稿
最近,听了王老师上的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猴子种果树》。《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很适合儿童诵读。
王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在新授课文时,抓住句式:用“先接着再最后”“拔掉改种”来练习说话,从而通过学生自己领悟来总括课文的内容,在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叙述小猴三次改种果树的过程其写法相同,王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填空题,检查学生是否把故事内容读懂了:小猴听了()的话,知道()树要()年结果,它等不及。()树只要()年就能结果,所以小猴拔掉()树,改种()树。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同桌讨论,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了解了课文的大致情节。
还有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王老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捕捉住了这些用词上的细微的差别,反复让学生朗读、对比。如:猴子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就改变了主意,每次的心理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王老师通过三句句子的比较,从他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没有耐心、很着急的猴子。虽然种各种果树的时间都不一样,但他还是等不及,体会到句中“可、也、还是”表现了猴子越来越急切的心情,体现了从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悟理。
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一堂课下来,我感到学生学的很高兴,不仅学会了很多生字,朗读的有声有色,而且也懂得了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