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边》的评课稿
花边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创作出自己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花边。在这节课中,赵老师通过“寻找花边——学剪花边——设计花边——应用花边”的步骤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广泛的课程资源中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兴趣,扩大眼界,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教学的环节设置来看,注重学生以往生活经验对美术学习的作用,通过看看、找找、想想、说说、剪剪等方式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表现思路靠拢。但我想老师的语言可以更优美,使环节之间转化更顺畅。在寻找身边的花边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在上课前布置一下周边环境,让学生有东西可找,可说。
课堂教学不单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更需要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本课运用寻找、合作、观察、尝试等手段使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
在本课中我也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找花边进行探究交流,小组合作试剪花边,小组完成用花边对小组组长的装饰打扮,上台展示,进行评比等。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和源泉。有了动作依托,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和自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形体语言的表达不但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想在“设计应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有机地结合,教师主导学生去发散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主体通过自己的所思所想来创作出更多具有个人色彩的,新颖别致的作品,而不是框定学生的创作范围,按部就班地照着老师设计的原有步骤来学习,这也是现在美术课的矛盾,框定内容就限制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自由发挥就让学生处于迷茫当中,不知所云。如何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明白学生的所需,这正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