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章 2019-07-12 18:51:17 1个回答   ()人看过

礼拜二午睡时刻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背包客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经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背包客是不会失礼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背包客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

背包客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背包客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背包客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背包客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莲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背包客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背包客震惊了。背包客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背包客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背包客。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背包客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划着说。

主人生起了火,问背包客:“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吃晚饭的时候,背包客又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内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背包客失眠了。背包客想不到这片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道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

背包客彻底被震撼了。很快,背包客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驴友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背包客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只油绿的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

“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

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背包客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

(选自《2014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分析“背包客发表游记”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

⑴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背包客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阿拉坦乌拉为什么用“并不理会”“自顾自”这种态度对待背包客?)(2分)

⑵“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为什么要强调阿拉坦乌拉“中午时分骑马归来”?)(3分)

3.“锁”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锁”的理解。(6分)

答案:

1.(3分)交代了驴友蜂拥而至的原因,为“奇迹”消失作铺垫,使小说情节急转直下。(写出一点给2分)

2.(5分)⑴阿拉坦乌拉认为奶茶就是给那些口渴的人喝的,在草原上人人都这么做,没有必要解释和道歉,同时背包客说的“锁门”也让他疑惑不解。(2分,笼统作答,如“对背包客说的话疑惑不解”给1分)

⑵与上文“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驴友“顺手牵羊”的行为困扰了草原牧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3分,如只答“为了强调回家的时间与往常不同”给1分)

3.(6分)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对文中的“锁”没有形成任何理解,得0分。示例:背包客渴了后,发现牧民家没有上锁,就进去喝奶茶。

第二层级:理解只停留在“锁”的表层意思,得1~2分。示例:牧民家先前没有上锁,后来都上锁了,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三层级:能联系全文,对“锁”的内涵作出自己的理解,但探究欠深入,得3~4分。示例:毡房不上锁,是牧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体现,也是牧民豪爽性情的体现;后来牧民家都上了锁,这把锁,锁住了驴友们偷的行为,也影响了牧民的生活。

第四层级:能联系全文,对“锁”的丰富内涵作出较为准确而全面的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得5~6分。示例:毡房不上锁,是草原牧民豪爽性情、淳朴民风的体现,蕴涵着牧民的生存智慧——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毡房上了锁,虽然锁住了驴友们“顺手牵羊”的行为,但也锁住了草原牧民长久以来相互提供帮助的方便,破坏了草原牧民的和谐生活。当我们背起行囊走向远方,自己的不当行为也许给当地带去困扰,甚至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永久性的破坏,这是像背包客这样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小说通过背包客的忏悔,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旅游开发与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