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段和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2 17:35:34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背景及理念: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的确,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另外,在语文教学中,在立足文本的同时,更要突破文本的束缚,开放语文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动物的不同感受,告诉大家只有人人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有整洁幽雅的环境,才有美好的生活。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每个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适宜分角色朗读,在演读课文中加深体验。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与各种小动物面对面接触,努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另外,我还抓住文章的特点,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评析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中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珍惜学生的思维火花,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生成,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开放了语文课堂,让学生课前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再在课中交流,使得语文课堂开放而又有活力。

教学片段:

师: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变成了一条这么肮脏的小路,大家走在这条路上,心情肯定很糟糕。这时,兔姑娘、鹿先生和鸭先生也走来了,(课件出示)他们会怎么说?我们先自由读读他们的话吧!(自由读)

师:谁来做兔姑娘?(指名读、评议)

生1:他读得很有感情,“不见了”声音读得很重。

生2:他读的时候,眉头也皱起来了。

生3:他读出了惊讶的语气。

师:让我们的女生一起来做兔姑娘吧!(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

师:这时,鸭先生也赶来了,他怎么说的?(指名读)

生:他“天哪”还可以读得重些。

师:你能试试吗?

生:(鼓掌)

师: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5、6、7自然段吧。

师:(展示课件)鸭先生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这都怪我……”

生:(突然插话,情绪激动)这不能怪鸭先生一个人!

师:你为鸭先生打抱不平,为什么呢?

生:这不是鸭先生一个人扔的垃圾。

师:那垃圾是谁扔的?小朋友,你们调查过我们学校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

生1:学校的垃圾是小朋友扔的。

生2;是不讲卫生的小朋友的扔的。

生3:有的小朋友扔了垃圾,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不捡起来。

生4:学校里的垃圾有的是落叶。

生5:我看见有一位同学的爷爷来接他时,扔了一个烟蒂。

……

师:这些垃圾又到哪里去了呢?

生1:被值日生扫干净了。

生2:像烟蒂、废纸,我们看见了,可以捡起来扔进垃圾筒。

师:是呀,整洁的校园是小朋友们共同打扫,共同努力的结果。小路上有那么多垃圾,你说,鸭先生有责任吗?

生:(齐)有。

生1:他没有清扫过垃圾。

生2:我从图画上看,他没有在路边放垃圾筒。

生3:鸭先生也没有提醒别人不要乱扔垃圾!

师:可肮脏的环境,能全怪鸭先生一个人吗?整洁的环境能靠一个人吗?而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地行动。鸭先生说“这都怪我”是出于他对自己没尽到自己一份责任的自责,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学生读得信心十足,十分到位)

师: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吗?(分别指名读10、11、12自然段)

师:怎样找回来的?(生自由读第9自然段,师展示课件)

生:老师,我有办法使小路一直保持干净!我要在路边竖一块牌子,写上“请保护环境!”

师:你的主意可真不错,大家想想,这块牌子上还可写些什么,来提醒大家?

生1:小路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生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3:请不要弄脏我的脸!

……

教学反思:

一、 创造民主、激发思维

首先,我在课堂上创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不由自主地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参与学习,而不是静止地旁观。这位学生大胆地提出“不能只怪鸭先生一个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是由于我平时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带给每一位学生的结果。

二、 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学生评议读等,朗读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学生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而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行为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胜过平时唠唠叨叨地说教。

三、 开放设计、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要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也使学生能用自己独特的心理去感受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又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整洁的环境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地行动。同时,也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四、 有效生成、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在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在牌子上写警示语时,我就抓住了这一闪光点,引导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训练。其实,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因为有效生成能撞击思维,催发情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能力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学习不应该仅是读与背、问与答,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不断探索,自行发现,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开放而又有活力。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