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教学反思
踏入教坛一年多,接触新课程也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来,虽然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但上完课后总有很多遗憾,崔我反思。
《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这节课的引入有两方面。第一,让学生进行接力赛,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说出矩形和菱形的特征;第二,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正方形的东西出来。
“接力赛”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找正方形的例子”调动的学生的好奇心。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看来这样的情景创设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的趣味。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引入还算成功。回想一下,假如在“接力赛”中,能画出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说出矩形和菱形的特征,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岂不更好?
接下来进入主题:我让学生动手做两个实验,并从实验中寻找正方形的定义。实验一,让学生利用手中已有的可以活动的菱形模型变成一个正方形;实验二,利用手中已有的矩形用最快的方法剪(画)出一个正方形。这一下子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对于实验一,由于受到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变矩形的启发,几乎全班的同学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对于实验二,学生的剪法更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用尺子量了之后剪出,有的用对折的方法剪出,甚至有的模仿前面剪菱形的方法剪出……实验完毕,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1、如果四边形ABCD已经是一个菱形,那么再加上什么条件就可以变为正方形?
2、如果四边形ABCD已经是一个矩形,那么再加上什么条件就可以变为正方形?
3、如果四边形ABCD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再加上什么条件就可以变为正方形呢?
两个实验,富有吸引力,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正方形的三个定义。对于我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扎实的情况,我觉得假如当时我乘机提出第四个问题“如果是普通的四边形,那么必须再加上什么条件才可以变成正方形呢?”可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好处。
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几何画板的课件,让学生在观察动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关系。
从课堂学生的反映以及课后的情况看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多媒体课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学生对“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印象非常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关系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个方面归纳出正方形的特征。由于学生对正方形的定义以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关系这两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所以不用三分钟的时间,各个小组已有了答案。概括出正方形的特征后,我马上就让学生进行练习。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学习正方形的特征,为的就是应用,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看到的比较多的还是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的特征,而当时只是将正方形的特征用文字表示出来后就马上进行练习。假如当时能再花两三分钟的时间画出图形,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将其特征表示出来,对于学生解后面的习题岂不是有更大的帮助?
大概过了七八分钟后,我看到很多学生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练习题,我就开始评讲练习。对于练习第7题,其实也是书上的例题,题目的内容是:如图12.2.8,在正方形ABCD中,求∠ABD、∠DAC、∠DOC的度数。
我拿了两个学生的答案,让全班同学比较。学生A:∠ABD=45°,∠DAC=45°,∠DOC=90°。这位学生只是将答案写了出来,没有说理过程。学生B:由于正方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ABD=∠DAC=90×=45,∠DOC=90。
评讲试题一直是我的弱项,我不知怎样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做到触类旁通、举一仿三。本节课的练习评讲,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以后注意的。第一,留给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不够多;第二,没能放手,让学生评学生的练习;第三,对于练习第7题,我不应该过分的强调学生B的做法,其实学生B的解法不见的就是完美的,应该让学生从这一道题慢慢学会说理的过程。
这一节课通过学生接力赛、实验、观察、讨论、思考以及教师的点拨和启发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主要得意于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尤其是两个实验,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
总之,应该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使学生保持一颗健康、好学、进取的心及一份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