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2 16:10:25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地品读中体会亲情,领略意境。

2.教师要借用现代教学媒体和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中一定有人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吧!(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书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从宋朝开始盛行,到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和中秋节有关的呢有月饼啊。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月亮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但愿人长久

3.我想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出自哪位文学家的哪篇词中吧!(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介苏轼:苏轼,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考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4.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苏轼又怎么写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读课文

要求:找出生字、词,划出难读的地方,听懂课文内容。

2.自由大声读课文

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B.查字典理解词义。

C.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出示词语:

朝廷派往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品尝瓜果观赏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玩耍形影不离屈指埋怨隐现远阁千里拥有

一轮宽慰低声吟诵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但愿婵娟

A.开火车读

B.齐读

C.指名读

D.指名抽读

三、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过渡:谁预习最认真的,现在就让他来告诉你,进入朗读大比拼。

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下面的内容分别包括哪几自然段?

①介绍了苏轼创作的原因,那就是思念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洵。

②具体描绘词的意境。

2.默读课文找一找揭示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

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四、细读课文

过渡: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的情感之“思念”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1到3自然段。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回答:为什么会产生思念?

A.“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啊,明月当空,每家人家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在自己的院子里,吃着瓜果,欣赏着月色。大人们在谈论着,小孩们在嬉戏着。可这一切不属于苏轼啊!

①我们班一定有人能描述一下苏轼此时的姿势和神情吧!

②人们是多么幸福愉快啊,而苏轼是伤感孤独啊,指名朗读这一段。

B.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侯,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小时侯和长大后是多么不一样啊,难怪要思念自己的弟弟啊!

①这时候苏轼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

2.学生演奏《良宵》,一起把课文的1到3自然段朗读一遍。

3.那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呢?

(道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背景。)

五、指导写字

吟诵的吟是个今不是令,是没有一点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月千里万里()离欢欢喜喜地()

心()情深悲欢圆()()西沉

手()不宁形影()云()到床前

()阁当空阴晴离()眼睁睁地()

2.课文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是写苏轼写作的原由,那么谁能把中秋节那天发生的事说一说吗?

过渡:那么接下来苏轼的情感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

(一)苏轼情感之埋怨

1.指名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这时候月亮怎么样呢?(圆、亮)

月亮渐渐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句话告诉我们两点:ɑ西沉,说明时间已经过了晚上十二点了。B今天又是中秋节,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日子,这时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月亮是又圆又大啊,所以作者用了“洒”,他说这月光像水一样泻到了地面上。而且洒的方向这里是从窗外洒向里面的)

3.这时候我们的苏大词人怎么样了?(埋怨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是没有什么有感情与无感情的。诗人却移埋怨之感情与月亮,觉得月亮也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埋怨月亮其实是埋怨人啊!人世间啊!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烦琐的事,使人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埋怨中饱含着诗人思念的伤感和孤独。

4.是啊,在这团圆佳节不能与自己的亲人团圆是一种多么痛苦的事啊!作者多想张上翅膀飞到那儿去啊。难怪作者要埋怨月亮,你好了吧,不能让我们兄弟团圆也就算了,还要在我们不能团圆的时候这么亮、这么圆。这是干吗啊!

5.下面谁愿意读一读,来体会一下苏轼的伤感孤独。让我们来做一次苏轼吧!做一次在中秋节不能和亲人团圆而伤感孤独的苏轼。

(二)苏轼感情之宽慰。

过渡:如果词写到这里我们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会是一篇优秀的好文章了。可是作者就让孤独、伤感永远困饶自己了吗?

1.“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2.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阁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过渡:啊!苏轼是多么开朗,他能够从伤感、孤独的情感中将自己解放出来,表现出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怀。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也要学习苏轼的这种豁达,学习他不埋怨、不让自己生活在伤感和孤独中这种的品质。

3.出示词文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难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A.老师再请同学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请孩儿们用横线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

B.指名说说句意。

C.谁能不看书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呢?

D.离合:分离和团聚。

此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件事。

古:自古以来。

全:十全十美。

人长久: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心底。

婵娟:明月。

E.谁能用朗读来做一次苏轼。

小结:刚才我们知道苏轼是多么开朗,他能够从伤感、孤独的情感中将自己解放出来,表现出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怀。大家看这最后一句词句。写到的是谁(所有的人,所有不管在今天有没有团圆的人。可贵啊,他能由己推及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阁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是难免的,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晴藏在心底,共同来欣赏良宵美景吧!反正月亮是你可以看到我也可以看到的,所以月亮到此时已成为苏轼寄托情感的好景色、景物了,他希望月亮能把自己美丽的思念的美好的祝福、善意的嘱咐带给弟弟。他知道弟弟也在和他一起看着月亮。

王勃他也有这种领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界上的朋友们因为这月亮即使是远阁千里也好象就在隔壁一样。因为我看得见月亮你也看得见月亮,近啊。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