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上地球之巅》描述的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珠峰北坡攀缘而上,踏过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难,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的事迹。登山队员的大无畏精神,让每个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使这些怕苦怕累的中学生为之触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学习目标】
1、培养快速默读全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理解课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受课文中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在事业中的意义。
4、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快速默读全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重点、难点)
2、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理解课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有关喜马拉雅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山的雄奇险峻。播放<<珠穆朗玛>>的歌曲。珠穆朗玛,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呢?(学生介绍)[教师总结补充]: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但我们伟大的人类却创造了奇迹,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成功的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些伟大的登山队员们是怎样实现之一伟大的壮举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快速默读全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理解课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4、感受课文中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在事业中的意义。
三、课前预习展示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
2解释下列词语
砭骨
履践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勇往直前
四、自主阅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2)、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
(3)、文中的哪些情节感动了你?说说你的感受。(重视朗读以及重点语段的推敲和品味)
(4)、文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5)、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2、展示交流
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展示。
3、小结并延伸
登山队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在随时都将冒着死亡的情况下终于将鲜艳的红旗插在了珠穆朗玛峰顶。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定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你是怎样面对这些困难的,学习了本文你又将怎么做?
五、品味语言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心潮澎湃,登山队员们这些优秀的品质感染着我们。文章之所以如此感人肺腑,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很多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说,本文中作者对登山队员的敬佩之情是处处体现在他的字里行间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赏析这篇课文的语言。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我认为文中(词语、句子)好,是因为”说一句话。
2、你对文中的语言还有不理解的吗?请找出,大家一起帮你解决。
六、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两遍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一、登山队员向顶峰攀登
二、登山队员征服“第二台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团结协作
三、刘满连把氧气留给同志
四、登上顶峰,完成创举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侧重学生的感悟和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探究的形式下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为此,结合市“三五三”教学策略,我设计了“预习——阅读展示——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