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泸定县游览观光,我们现在来到泸定桥参观。我是泸定桥导游魏文彬。在泸定桥游览的时间大约在1小时,请大家注意安全,请这边走,慢慢行。
好啦,各位游客,想必大家听说过泸定桥,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泸定桥的故事。在公元1705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大业,解决藏汉民族交流和贸易的阻碍,疏通茶马互市的通道,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
泸定桥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大桥建成之后,在桥名的取名上,一第一种说法是康熙皇帝特意取“泸水”(即大渡河的旧称)。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大渡河称若水,是康熙皇帝误以为是泸水。请问大家,有谁知道古时的“泸水”究竟是那条河?)“平定”(“平定”指平定西藏准噶尔叛乱)之典故,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又在河的对岸桥头书写了一个“一统河山”的御碑,因此泸定桥又有”皇桥”之称。自建成以来该桥一直是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请看,泸定桥的结构非常特殊,造型别致,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4根,水平排列.每根铁链由862个至977个铁环相扣,每环均标有记号,均由熟铁锻造,共重21吨左右。宛如13根巨莽横空。这13跟铁链分别代表着康熙皇帝当时统治着中国13个省的大国疆土。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1705年,以当时的建筑水平,要把那么重的铁链送到对岸去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它的底链根间距离0.33米,共宽2.7米。上铺3米长0.1米宽的木板筑成桥面。
大家仔细看一下桥的木板是间隔相铺的,为什么呢?难道是偷工减料不成?...其实啊这样做是为了既减轻桥的自重,又减轻风的阻力。大家看桥的东西两面都有桥台一座,全用条石砌成,形如碉堡。两头的桥台下设有落井,以控制桥身;并埋有生铁铸成的地龙柱和卧龙桩,且用铁链固定。落井上的这座桥亭古朴大方,多脊多檐,具有康熙年间四川地区的典型建筑风格. 整个桥的建筑风格无不体现了统一和谐.扶手和底链之间,每隔五米就用小铁链与底链相连.人一踏上桥面,会同桥一起起伏荡漾,如泛轻舟。
讲了这么多,小魏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对泸定桥最熟悉的是什么呢?...听到泸定桥大家会不会想到毛主席的那首《七律.长征》呢?...看来大家都还记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不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提到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就是泸定桥了.这里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度大渡河天险的地方。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泸定,当时国民党企图借大渡河天险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翼王石达开帅四万之众,在大渡河岸与清军对峙,强渡大渡河失败.上演了一幕历史性的悲剧,四万之众无一生还,全军覆没,时隔72年 ,蒋介石曾电勉国民党驻大渡河南北各军,说大渡河天险,是太平天国石达开覆灭之地,共军断难飞渡,当时同情中国革命的中外友好人士十分担心红军会不会走石达开的道路,悲剧会不会上演?历史的事实已经做了最好的回答.
现在大家请看桥上那个身穿红军服装的游客摆那个pose是不是很有当年红军飞渡大桥的感觉呢?那好,现在就请大家跟我走上这座桥,感受一下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英勇无畏,同时也可以回忆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的悲壮遭遇,大家走的时候,请走桥中间0.75米宽的主走道板。注意安全!请不要故意摇晃!
接下来,我们前往红军碑园参观。请跟我依次上车,这边走。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