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专业创业教育理念分析论文

文章 2019-07-12 14:40:46 1个回答   ()人看过

【内容摘要】: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创业教育对生物类专业的重要意义,在实践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科研实践、管理方法等全面、深刻的变革。要求努力突破统一模式按部就班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局限,从满足学生的主体个性和国家战略、科技前沿需要等方面,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国家培养和储备学科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生物类专业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生物化工行业,包括生物类实验工作、与生物产业相关的一线生产操作及技术管理,食品及生物产品的检验检测、应用技术开发等。

一、创业教育对生物类专业的高职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要求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适应教育国际化,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以适应就业形势变化,高职院校生物类专业需要推行创业教育。由于传统专业设置模式和市场需求的矛盾,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创业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大学毕业“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创业教育是就业概念向创业概念的拓展

创业教育所提倡的“创业”应该是“大创业”概念。市场经济背景下,狭义的创业往往被理解成“确定项目、筹资投资、赢利发展”创建企业的过程。广义的创业应指人类运用知识和能力,通过创新思维,开创事业的过程。因此,创业既指创办企业,更指开创人类事业。创办企业、职场就业都包含在开创人类事业的大创业概念中。创业是对就业概念的拓展,创业并不是简单的创办新的企业,自己做老板!在当今中国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阶层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生物类专业创业教育,应从传统技术型人才,转变到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加深认识。

二、推动生物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我们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全社会包括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都还比较肤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大学生创业的行动。创业教育目前已经做足了“举办活动和竞赛、开设课程或讲座”的表层功夫,但还停留在“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器培育”的中层层面,作为学校更要做好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的深层次文章。首先把创业教育导人人学教育,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社会人才需求与就业形势教育,引导新生合理定位自己,定位未来发展,用创业思想引领大学生活。其次通过组织创业计划大赛的广泛动员、初选、复赛、决赛等环节中,通过开设创业论坛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商机评估、市场调查、财务分析等案例教学,通过大赛培养创业信心,营造创业我能行的文化氛围。三是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创业校友调查走访实践活动,感受创业校友的成长历程。并将优秀创业事迹整理编印成册,作为创业教育教材。开辟网络专栏和建立实体展区,对优秀创业校友的创业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各种平台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在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上结合校风学风教风进行创业教育,在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互动中形成创业教育的校园心理氛围。

(二)树立新形势下“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念

通过宣传、讲座、讨论、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形成有利于创业的大环境。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学生在创业氛围笼罩下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创新创业精神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得以孕育的,我国由于缺乏鼓励个人创新的文化底蕴,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高等农业院校除通过创业课程、讲座等途径将创业理念传授给大学生外,还可开展各种与创业有关的文化活动,如举办内容涉及创业人物故事、创业教育等创业论坛,对农业院校学生开展现代农业创业机遇的分析,大力宣讲社会各行各业的创业成功案例。弘扬创业文化,营造浓厚的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认识创业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升华大学生创业创新文化,树立农业院校学生创业意识与信心,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三)改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生物类专业实验实践性很强,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以实验技术最具有特色。要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必须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新工艺、新方法,但这必需要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作为支撑。可在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加强投入。可购置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系列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学生显微镜,为学生课程的实验和从事职业训练提供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操作在技能训练中很重要,因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以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实践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校内实验技能训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职业训练,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还包括职业资格鉴定,从而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实验教学是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实验中所进行的观察记录、组织过程、应用实施等综合能力,都与创新有关。可以说,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中,实验教学体系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任务。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生物类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践训课时,加强了实习实践环节。在实验实训教学方面建立“一个核心,三个层次”的新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实验实训内容安排上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三个层次,构成了既分层次又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使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实训项目符合实际,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验课中有的教师增加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知识,讲解与实验的技术和方法的产生过程、使用范围、使用意义和价值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调整实验顺序,把实验组织成连续的、系统的设计型实验,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实验室对学生科技小组实行部分开放,并吸收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意识。

(四)强化创业教育,激发创新潜能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浪潮中,大学被寄予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厚望。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也需要大学创造创新并进行成果转化。相对于创新教育,大学创业教育呈现弱势。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不过,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还只是部分高校的零星之举,如何成为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的必修课,还需要不断探索。创业与就业密不可分,创业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即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业型的人才,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学研合作的契机,建立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培养一批就业与创业“多师型”的教师队伍,队伍中应包括专业教师、创业教育教师以及创业家等,实行导师制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为创业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持。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学习创业相关课程,学习如何恰当地描述一个需求,如何发展商业计划,参与创业各阶段的实习,从而获得创业经验并和有思想的创业家面对面交流。第三,建立促进学生跨院系交流的创业计划和创业联盟,满足不同专业和兴趣的创业者进行创业实践。设计不同的创业方向,设计不同领域的创业计划,例如高科技创业计划,激发学生对高科技领域创业的追求;生命科学创业计划,力图引领和吸引学生对生命科学(包括园林园艺、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等)领域创业的兴趣;同时结合校企合作及产学研方式,直接进行项目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使学生在创业中面临挑战,激发创新潜能,开阔眼界、高瞻远瞩,真正实现“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晓华等.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创新,2005(6).

[2]李远贵.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3]徐祗坤,陈有为.创业教育兴起的要因[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关勇.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

[5]何雅媚.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104-106.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