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评课稿
智慧教学需要方法和策略,宋老师这节课以其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迸发出了智慧与光芒。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序地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书本教学向生活数学转变;由获得知识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教学向互动式对话转变。重视探究不忘引导;重视合作不忘独立;重视发现不忘引领;重视训练不忘强化。在平实中演绎着精彩,在简约中升华着情感,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个亮点:
一、揭示课题,独辟溪劲
现代教育主张: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前游戏环节老师能捕捉到生活现象,利用学生熟悉的“掌声”这一资源,引发数学问题和学生的思考,这个情境的创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的目标,而解决问题中怎样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我们要关注的。宋老师通过“掌声”这个教学情境引入:师:根据(黑板表格上老师拍的下数和学生拍的下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给学生营造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以此导入课题,这种导入设计巧妙自然。独具匠心,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这里借用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战功经验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中的以学定教难点就是:
1、发现学生的问题。
2、让学生发现问题。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把暴露出来,然后按需施教,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盎然的进入到自主探究之中。
2、注重生成、以人为本、自主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能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学数学的机会,,以“问题-体验-探究-感悟-潜化-拓展”为教学流程,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倍数”关系的策略方法。(转化)而且产生了一种追本溯源的求知欲望,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而“倍”是个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教师没有灌给学生“谁是谁的几倍”而是通过书本上的资源帮助理解。如:新课探究时通过摆小飞机让学生动手进行合作,在汇报交流时教师巧妙引导通过观察表格中数字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引发数学思考。在从感性上升到理解认识的通过中实现了思维的一次飞跃。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有观形象地体会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从而抽象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类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用除法计算)。课堂上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探究的痕迹多,教师牵引的痕迹少了,能变传统教学中在问题上的零敲碎打为有效引导,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的“数学味”。
3、有效引导,由浅入深
本节课真正体现了课标中所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从新知建构到应用拓展各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一次次走进数学,走进生活,又一次次在认知和思维上得到提升。教师整个引导过程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未达、引而不发”是巧妙引导顺势诱导,因势利导。例如
(1)观察表格后,让学生汇报,孩子们说:“飞机架数一个比一个多一架,小棒根数一个比一个多5根。”然后教师相机引导:2架飞机是10根小棒,10里面有2个5,10就是5的2倍;3架飞机是15根小棒,15里面有3个5,15就是5的3倍,继而启发引导,那20里面就有……?25里面就有……?
(2)、在学生摆完了小棒后,老师说:孩子们,通过观察小棒的根数知道了15与5比,15是5的3倍,如果不摆小棒,你能用别的方法,求出15是5的几倍吗?引导列式:15÷5=3.
(3)、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校园艺术节主题图。师设疑: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必须知道什么?为什么?让孩子说出理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了数量关系,尝试节解决问题,35÷7=5,以上几处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发,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引导是润物无声的,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达成了目标。学生在口答后教师又问:单位名称是谁?师进而强调表示“倍数”关系是不可以写单位名称的。(孩子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是探索不出的)。此时教师能关注教学中的细节,让课堂更加丰满,此处教师的角色就定位在:就像劝别人喝酒,三种方式:一种是不喝硬灌,二种是自己带头喝,三种是点燃别人喝酒的愿望。这三种方式运用到教学中那就是一是灌输式。二是说服式,三是需求式,那宋老师的这节课就是点燃别人喝酒愿望的人。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愿望。通过数学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数学思考。此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才能由学浅走向深入。
4、回归生活,体验成功
回顾整节课,从开始到结束真正是把生活引入了课堂。在建立数学表象的基础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如:①在做一做中: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班级同学获得小红旗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语文课本生字“确、川”两字之间笔画数的倍数关系。②贴近学生生活吃早餐情况之间的倍数关系等,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某校二年五班的54名同学吃早餐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训练中。(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训练)。师:看到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话要对二年五班的同学说一说?教师抛出这几个问题后,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在深化训练中让学生知道了“营养均衡”,明白了在包含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道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此处又为本课掀起了一个高潮。
总之,这是一节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课,教师能站在高起点上审神这节课,设计这节课,把握这节课。高效课堂建构理论中提到,一节最理想的课堂,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宋老师这节课在关注点上,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关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教学风格上,朴实而细腻,扎实而有深度,是具有浓郁数学味的一节好课。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