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业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论文
一、系统论视角下的美国创业教育
(一)从系统的整体性看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创业教育的整体性非常突出,具体表现在其价值取向、课题体系、环境创设等方面。从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创业教育是大学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回应,是在面临社会就业形势急剧变革情况下的主动改革。大学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由此,创业教育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主流价值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注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服务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自由发展,是对学生作为整体个体价值的充分尊重。美国创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开放创新到有所限制的过程,形成了系列化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创业相关的所有方面。一般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都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创业实务操作四大类型,每个类型中又有若干具体课程内容。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高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加强创业培训,充分重视大学创业教育对美国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政策,调动各级政府、私人机构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创业教育创设了良好的外界环境,其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从系统的层次性看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创业教育的层次性明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不同的课程,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全部正规教育。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人才培养,由麻省理工学院实践得出。该模式强调创业氛围的营造,保持与外界密切联系,通过项目式团队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全校学生作为创业教育的对象。二是培养创业学科专业人才。该模式或者设置专门的创业学科,或者在大学传统优势专业基础上,把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强调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三是大学内的普及型创业教育。该模式分为大学本科和MBA两个阶段:大学本科阶段主要进行通识教育,为所有大学生提供创业领域的基础课程和综合课程;MBA阶段主要进行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强调现实创业活动的实践性课程。
(三)从系统的相关性看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创业教育非常注重系统内部要素的紧密联系,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既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品质和能力,又将相关专业教育融入其中;在课程开发上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理论课程注重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课程注重创业实践操作和创业活动;在培养形式上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美国大学生可参加多种形式的模拟或实战的创业活动;在师资团队上注重校内外教师的结合,在校内邀请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加入团队,鼓励这些教师创办企业积累实战经验,在校外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和相关政府官员参与创业教育。考夫曼高等教育创业课题小组所做的《关于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研究报告指出,创业对全球经济的成功发展至关重要,创业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育的延伸领域,通过创业教育作为桥梁连接大学教育与世界现实。由此可见,美国政府、社会和教育界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美国大学教育、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分析外界影响因素,调动各方力量积极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四)从系统的开放性看美国创业教育
美国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开放式的,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创业教育也具有极强的开放性。美国的大学与政府机构、企业、社区非赢利性组织、民间团体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市场、企业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同时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或者直接成为创业教育的师资。很多企业通过捐助高校的创业中心,保障了高校创业教育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政府在美国创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企业和私人组织参与创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向社会开放,为社会人士提供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良好的校企互动成为美国创业教育的基础。美国很多大学设立创业中心,专门负责研究成果的转化,将师生的研究成果转移给企业,进而创办企业。从更高的层次来看,美国创业教育取得的显著教学和研究成果,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了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二、美国创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美国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美国教育、社会和经济等领域的革命性变化。正如美国创业学领域的泰斗人物杰弗里·迪蒙斯所说:“创业革命和创业教育为21世纪的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设定了发展方向,新的创业一代的首要任务是为21世纪和未来建立一个创业型社会,他们创造出新的技术、产品、流程和服务,这些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美国创业教育的战略性定位为我国提供了借鉴,我国高职院校在目标定位上要重视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我国教育部在2010年也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该意见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高职院校具有较好的创业教育基础,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开展创业教育并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先天条件。但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与职业技能教育相比还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将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就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将创业教育置于社会的整个背景下,打破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崭新理念和途径。充分认识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对于高职教育、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重要意义,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念,使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创业品质、精神和技能的培养,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环境的变化,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重新创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环境
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其完善的支撑体系,由创业教育研究和指导机构、社会机构、政府所形成的系统为创业教育打造了一个运行良好的保障体系,从政策、法律、资金、师资、机制等各方面保障了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缺少大环境的共同孕育,创业教育将在象牙塔里难以持续。政府通过立法或者制定相关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采用各种手段调控资金流向,调动各方积极性,支持大学生创业,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资金的稳定。还可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专门负责创业支持,推广创业教育,包括转化成果、联系项目、提供咨询、提供技术或融资支持等。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可在政策上适当给予倾斜。社会应大力支持非营利性组织的成立,如公益组织或教育组织机构,专门负责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站在社会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研,明确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难题,提出可行性参考建议,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指导。向各类型商会、企业联盟宣传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一起开发创业教育课程,与学校一起为社会提供创业咨询和培训,帮助学校创业的学生融资。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与高职院校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企业有更加真实深刻的认识,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深化对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认识。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企业家可以直接参与创业教育,对课程开发、模式创建提出宝贵经验,为学生开展讲座或课程,担任若干个学生的创业导师。有条件的企业可与相关高职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直接支持高职院校的研究成果转化,或者支持学生利用研究成果进行创业;可以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基金,或者赞助高职院校的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政府、社会、企业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为高职院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形成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四方联动,有利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重新创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体系
高职院校可充分借鉴美国大学或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丰富经验,创建具有我国高职院校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创业教育进行全面规划,研究高职院校面临的社会现状,根据社会需求或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发展前景,确定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确定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定位。明确了创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思路后,再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载体,可考虑多种模式的共同组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创业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理论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业的技能和技巧。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计划,提高活动课程的比重,让学生通过参与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创意大赛等创业活动获得活动课程的学分。师资是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将推进创业教育取得实效。一方面,由本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理论课程的专职教学,负责创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另一方面,聘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政府相关机构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负责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担任创业教育的专家顾问。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鼓励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参与创业,积累创业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实践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效果的检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将创业教育理论转化为创业能力的途径。在创业教育的理论教育中,注重案例教学,为学生创设模拟环境,可先在模拟企业创办的过程中熟悉程序,锻炼学生的决策、分析和判断能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在实战中提高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型社团组织,为有创业兴趣的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密切社团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开展创意比赛等活动提高参与度。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