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注】
茨菰,即慈姑,生长在水田中,叶烂于秋末冬初。西湾,指江边的某个地方。
[2]“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这里当指第二年的夏天。
(1)诗中的“妾”为什么“梦”?她的梦为什么“不离江上水”?(4分)
(2)诗的前两句以景遇情,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因离别时间久远,由久别而思念,由思念而生梦境。(2分)因为第一句写在西湾离别,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就“不离江上水”。(2分)
(2)全诗表达的是思念的凄苦,孤居的寂寞。(1分)诗歌开头,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寓情于景,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出满池的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思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3分)
【解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回答为什么“梦”,必须准确理解诗歌第一、二句的内容,由第一、二句的意思推导出离别时间的长久,由长久而思念,由思念而生梦。第二问重点考查理解诗歌的前后照应。前两句中的“茨菰”、“西湾”、“莲子”无不与水有关,所以主人公的梦境也与水有关。
(2)解答此题,需要分析诗歌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景和情是什么关系。要特别注意所写景物和所抒感情之间的联系。
作者:
张朝(一作张潮),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他是大历(766—779)中处士。
赏析:
《江南行》由中唐诗人张朝所作,是一首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的七言绝句。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他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且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
这首诗的第一联:“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即慈姑,“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西湾,指江边的某个地方。“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这里当指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儿还没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经相许在“莲子花开”之前返家的吧?这是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现在不见人归。说来简单,可诗人却描绘得有情有景,相思绵绵。前者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后者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笔法细腻含情。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镜头交替的寓意,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出一个“久”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寻思夜梦频”,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而清晰。同时,诗的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这大概也是“妾梦不离江上水”的另一个原因吧。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撇开了这个内容,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而且还妙在诗也就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她是喜是忧,是乐是愁,诗人却不置一词。不过那滋味,细心的读者是不难体会的。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凤凰山有多处,此处不知何指,也不必确指),行踪不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无从解忧,无以慰愁。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结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尽。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而又不斤斤于语言的对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蕴含,语浅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