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公开课日记

文章 2019-07-12 12:37:54 1个回答   ()人看过

从教二十多年,不知上了多少次公开课,但让我最难忘的还是两年前上的一堂特殊的公开课。

那本是一次公开课热身赛,目的是选拔优秀选手上报参加角逐。上面硬性要求每校各推荐一名语数英参赛者。由于诸多原因,我校想放弃语文这一学科的大赛参与权,但没能得到认可。为了完成任务,我这个一直教数学的教导主任不得不“滥竽充数”,“花木兰”替父“从军”了。

公开课是自选内容,借班上课。异地评委现场打分。上课前一天,我到兄弟学校抽签定班级定内容,结果抽到六年级语文,要求上《古诗二首》中的《示儿》一诗。刚一抽到这个班,那个学校的熟人遗憾地告诉我太“闭运”了,将该校六年级最差的一个班抽到了。我追问到底差在哪儿?那位好心的教师数落出纪律乱,不配合,成绩差等一大堆毛病,紧接着又提供四五个相对来说基础好点的学生名单。一再叮嘱我上课时记住找他们回答问题,防止彻底砸锅。尽管我对朋友的关心心存感激,但我压根又没把他的“忠告”当回事。我真的是:“无欲心自安。”更不可思议的是,抽签后我也没与学生进行片刻的熟悉交流就回来准备教案了。坦率地说,我这样做只是想展示原生态的课堂或者说只是为了屈从于我不愿弄虚作假的个性。

比赛在第二天的第一堂课如期举行。我怀着极其复杂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我用目光迅速与全班同学交流后,亮出了开场白:“同学们,请你们看看坐在后面的各位老师,对他们微笑一下,欢迎他们的到来。”完了我接着问:“知道老师们来干什么吗?”没有一个人回答,教室静得听得见同学们的心跳声。为了节省时间,我反客为主地回答道:“他们是来看同学们及我的表现的,有信心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出来吗?”“有———”,稀稀拉拉的几声让人听了心直发虚。此时,我意识到问题确如朋友说的那样,甚至还要严重。为了调节紧张而僵硬的气氛,我放弃了预设,临时生成,笑着对学生说“我们来共同做一个游戏好吗?”有一半的同学张开了嘴巴怀疑地答道:“好”。于是我让学生闭上双眼,跟我先默念:“世界再大,没有我们的胆子大;星星再多,没有我们的智慧多。”一二次反复之后,我要求全体同学大声朗诵一遍。同学们这一次好像激情四溢,我趁势补说道:“相信同学们接下来会有更精彩的表现。”随后我开门见山,揭题板书新授。为了引导同学们很快进入文本情境,我又抛出一个简单的相关联问题:“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谁愿意背诵一首让老师欣赏欣赏吗?”我满怀期待,自认为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答,结果又一次失望了,依然没有一个人举手。我耐心等待了约两分钟,还没有人出来救“冷场”,我在心里狠狠地暗骂道:这是什么鬼学生!接着我凭着教育机智,打破了尴尬的局面:“同学们大概想先听老师背诵吧。好,那我就背诵一首吧,请同学们不要见笑”。我有意选择了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背的骆宾王的《咏鹅》,并煞有介事地背出来。没想到此举引起了全班同学及评委老师的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轻松活跃起来,同学们也开始接二连三地站起来背诵。接着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进入了课堂状态,继而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课堂精彩纷呈,最后水到渠成,天衣无缝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想到经历了“峰回路转”后,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围住了我,他们急切地询问:下节课还是不是我来上,我微笑地告诉同学们,老师需要休息,同学们满足地“噢”了一声。

说到这里,各位肯定想关注这节课的比赛效果了。经评委一致评定:在语文学科公开课赛中,我的得分第一,在“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功喜悦中,我陷入了更深的思索:公开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