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瀑布的葬礼》的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2 12:26:09 1个回答   ()人看过

本次活动是新基础的一次研讨活动,课前我认真地研读了教材,分析了单元目标,分析了学生的学情,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但上完课后,经过李博士重新解读教材,我发现自己和他相比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从更高的角度把握单元价值观

本单元是一组写景抒情的优美文章,有壮丽旖旎的奇山秀水、五洲四海的异国风情,《大瀑布的葬礼》是这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在解读教材时,我认为作者是希望通过前后课文的对比教学使学生明白:自然是上天赐与人类的瑰宝,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人类过分的无知和贪婪,就会在自然中葬送自己。以唤起学生保护自然和生态的意识。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找到了课题中的葬礼一词,想以此为突破口展开教学,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师:(板书)葬礼。问:什么是葬礼?

学生:用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葬礼的意思。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14课讲述的是为 而举行葬礼。

课后李博士说,用葬礼引入课文,课的开始就给了孩子过于沉重的感觉,使整堂课的气氛显得沉闷,缺乏生气。本单元的前几课既然是赞美大自然的美丽,而且本课中作者用大篇幅的手笔描写了萨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壮丽景象,因此本课的基调应仍然是赞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对于葬礼,只要稍稍略带即可,更多的是让学生树立再生的信念,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的力量。

经过李博士的解读后,我发现整堂课的基调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让学生燃起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因此今后在处理这样的教材时,我要更注意教材抑扬关系的处理,尽量让学生挥去黑暗的心理阴影,这样的解读对学生才是有价值的。

二、更科学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状态

课文的第四节用优美的文字对大瀑布昔日的雄伟壮丽景色进行了生动地描写,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来表现,是很好的朗读训练的资源。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想抓住这些四字词语来引导学生朗读和感受,为下面大瀑布今天的消失做对比──

师:让我们来亲眼目睹大瀑布的当年的风姿。(播放大瀑布的视频)老师简介瀑布。

师:谁能用朗读来将大瀑布的气势表现出来?

生:集体评议。找出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飘飘洒洒、震耳欲聋等四字词语,读出词语特有的感情色彩。

师:指导朗读,并读好整个小节。

整个过程自己感觉步步提升递进,也能从学生的反馈中体现出来。但在评课时李博士分析说,抓住关键词引领学生品读课文是对的,但只局限在四字词语吗?老师的导向会局限孩子的思维。其实,这段中有许多很好的词语,从各个方面表现出瀑布的壮观,如:汹涌、紧贴、每秒1万立方米、直下、撞开、万朵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深,读起来会更入情,运用驾驭语言的能力会更强。

当然,一堂课下来,也有较为满意的地方:

一、媒体的运用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恰到好处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充分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学生很自然地读出瀑布的磅礴气势。这时我话音一转,说:同学们,我相信。大瀑布的美丽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上,可有谁会想到,所有的一切,我们这也看不到它了,它成了历史,成了我们记忆中的梦。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学生立刻心情沉重,紧接着观看逐渐枯竭的瀑布,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滋味,再配上凄凉的音乐,让学生朗读描写瀑布逐渐枯竭的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朗读效果特别好。

二、学生资料的收集填补了文本的空白

当学生学习了相关段落,总结了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人为的因素之后,我严肃地问学生:大瀑布的消失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又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用这个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学生交流了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由于人类不当的使用资源、毫无节制的乱砍滥伐和无尽的贪欲,造成的很多动植物灭绝和即将灭绝的例子,如:今年夏天,由于大气气候的平衡被破坏,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极端天气,欧洲的热浪,使25000多人死于高温;意大利7月飞雪,出现了炎炎夏天气温降至零下6度;还有广州的紫堇花因不堪高温的炙烤,提前进入秋天,形成黄叶满地的现象;以及四川印尼等地的暴雨、泥石流灾难造成房屋被毁、多人死亡的悲剧。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只是对大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堂真实的课必定是有遗憾的,可贵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一步一步地解读、靠近新基础。从和专家的研讨中,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