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论文

文章 2019-07-12 12:16:40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创业教育迎合了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各院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趋势。文章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背景及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探寻了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剖析了当前设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创业教育的理念、知识传达、教学方法、创业教育管理、创业环境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创业教育 设计类专业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专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掌握某种设计技能的人才,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中,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成为设计行业的引领者,是复合型人才的核心。但是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非常低,仅占2%至4%,且创业成功率较低,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5年内存活率仅有30%,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创业教育的滞后。因此,加强对设计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十分紧迫。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启蒙、创意转化能力的提升、创业环境的优化等问题,是当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应关注的重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创造了机遇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拓宽了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种全球性趋势。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前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以创造力为核心,推崇创新,希望通过个人或团队的创造力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利用,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开发出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文化产品,进而由产品入手开始产业化推广,由创意质变成创富。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经济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特征,有很强的市场价值和文化内涵,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戏剧、舞蹈等传统领域,还涉及传媒影视、动漫、网络、游戏以及各类人机互动媒介的文化新领域,而这些领域正是设计类专业研究、创新开发和应用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而设计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扩展,这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业的极大优势。基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够拓宽设计类大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扶持给设计类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机遇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新世纪全球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迅速崛起,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给年轻人提供了追梦的机会。“大众创业”给创业者以强大的社会支持,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使创业和创新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大学生的知识架构、创业激情和对梦想的追求,使其成为“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同时,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多种针对设计人才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为设计类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大力支持。如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将更加明显,与相关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的格局将基本确立,表现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特点。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将极大地提高相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这表明我国目前急需一大批优秀的、与文化创意相关的设计企业,设计类学生的创业恰好能赶上此次机遇。

二、当前设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遇到的问题

(一)设计类大学生对创业认识存在局限

设计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设计类学生的专业技能扎实、实践性较强,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偏重于技能的展现,注重艺术的表达,但这也导致了设计类学生专业学习相对封闭,比较缺乏企业经营、市场调研、创业技能等相关的创业知识。因为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对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项目等认知模糊,造成设计类学生的创业层次较低,缺乏发展潜力,创业成功率低等问题。另外,目前高校设计类大学生对创业实践的认识普遍过于“务虚”,认为创业就是参加“创业大赛”“艺术设计大赛”“创业设计活动”等活动。参加这类活动的大学生激情十足,认为这类活动精彩、好玩,带着猎奇的心理在赛事中“体验”创业。这混淆了“比赛”与“创业”的区别,“比赛”侧重于展示本领,但缺乏实战能力的锻炼和创业经验的积累。而且,即使是参加创业大赛,也是设计类学生中的少数“精英分子”,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缺少参与感和积极性。

(二)高校缺乏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教师的创业能力和意识存在局限

我国创业教育引入高校的时间较短,高校普遍缺乏先进合理的创业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陈旧,创业项目单一,创业平台较低,缺乏实训基地。一份针对全国近20所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大学教育对创业的帮助”在所有考察项中得分最低。这表现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对设计类学生的创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全面合理,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尤其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相关的知识内容不够系统全面,造成学生创业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起点较低,很多学生认为创业就是简单地开办公司,多选择家装设计、文化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等投入较少的项目开始创业,具有微创意、微创新、微创业的特点,缺乏原创性,产品的附加价值低,容易复制。由于缺少创业实践的平台,即使学生有好的创业项目,迫于实训机会少,最终也会放弃或失败。另外,教师能力和意识的局限,导致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设计类专业的教师社会经验丰富,与设计企业联系密切,很多教师兼职做设计总监,或自己开办公司,实战经验丰富,可以给学生传授一些与市场接轨的设计知识。但仅限于传授设计技能在实践中体现和应用的知识,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不是创业知识。即使是开办设计公司的教师,也多是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公司的营运一般都有专人负责。因此,教师自身能力和意识的局限容易导致学生对创业认知不足,创业项目的选择起点较低,市场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探索

(一)培养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梦想、有追求、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最需要的是行业引领者、实践者,而不是追随者。因此,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创业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要把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吸引和鼓励更多学生投身创业,让他们在创业中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满足精神需求。由创意转化为创富,由设计技能转化为设计创业,这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其中,创业意识的引导尤为重要。在创业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寻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设计类专业的契合点,挖掘学生的兴趣,以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结合创意产业的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项目的挖掘,对创业环境进行分析,使学生熟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中创意产品的附加价值,创业项目所属行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特点等。帮助设计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比例。

(二)为学生搭建全面的创业知识架构

在教学内容上,设计类创业人才的培养要围绕创业资源、创业项目、项目评估、创业辅导、创业激励、创业交流、成果展示推广等方面展开讨论学习。在创业教育的大前提下,以创业教育为主线,全方位挖掘大学生的设计创作潜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孵化创造成果。高校要改变过去只注重设计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丰富其学科基础,开设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同时,创业课程要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做到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相互协调、功能互补。如通过调研,构建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评估体系,发掘文化资源的亮点,统计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评估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而完善设计类创业教育的资源,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扎实的专业设计基础,并能在商业市场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品牌策划和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业型人才。所学知识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将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三)改革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类学生的创业教育要围绕文化产业的创业环境、创业资源、创业实践和创业规模开展系统性建设。首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改革之前陈旧的教学方法;在集中传授与文化创意产业创业相关的知识时,要因人施教,个别辅导,依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其次,可以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学生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并对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评估,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拓展其研究性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再次,高校可以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设计企业经理、设计师、民间艺人等行业精英进课堂,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最后,创业教育应以“体验式学习”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训练体系,包括创业所需的基础技能、自我认知与管理、创业过程与自我管理训练等,力争让学生既掌握了设计技能,又懂市场,从而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

(四)完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目前多数高校设计类学生的创业教育由管理学生工作的部门负责,而这些部门的工作宗旨是指导学生就业,因此,对创业教育的管理侧重于“就业”这一目的,这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宗旨存在很大偏差。管理学生工作的部门属于行政部门,对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师资搭配等不够专业,多注重学生的赛事获奖情况,并用获奖级别来衡量学生的创业能力,缺乏对学生个性、能力、社会实践的深入了解。因此,在管理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造成创业教育不系统、不落地;学生学不到创业知识,缺少真正的创业机会;教师缺少锻炼,教学能力得不到提升等问题。因此,完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区别开;另一方面,要把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有益的结合,成立创业中心,制定完整而系统的教学体系,将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对待。

(五)优化创业环境

创业者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设计类学生的课程实践机会较多,但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高校应对设计类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可以利用现有的工作室进行沙盘模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创业资源、创业项目、项目评估、创业辅导、创业激励、创业交流、成果展示推广等方面展开讨论学习。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引导设计类学生走进企业、创业园等,形成产、学、研联盟或基地,将学校、投资机构、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整合起来,为学生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四、结语

总之,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高校要积极进行创业教育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设计类专业创业教育要契合学生的创业需求,围绕文化产业和设计服务行业,与设计专业紧密结合,与实践接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激情,增强创业能力,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温思美。形成尊重创业、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N]。人民政协报,2015—3—10。

[2]朱永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展望论文集——艺术设计教育展望[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周勇。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力培养探析[J]。艺术百家,2014(3)。

[4]刘博敏。新媒体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教育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2)。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