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优秀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2 12:08:10 1个回答   ()人看过

今天,我带孩子们品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后,我问孩子们:匆匆是什么意思?一个孩子说:就是时间过得快。另一个孩子说:就是很快。我很失望,昨天我可是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啊。我又叫一个学习较好的孩子说,他也大声告诉我:时间过得飞快就是匆匆。

看着这近乎一致的回答,我问孩子们:时间过得快就是匆匆吗?孩子们都在点头,看来他们并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早晨我骑着自行车匆匆来上班。也是说早晨时间过得快吗?孩子们愣住了,半晌,一个孩子说:应该是急急忙忙来上班才对。哦?匆匆是什么意思?问问字典老师吧。一会儿,有孩子叫到:急急忙忙,急急忙忙。是的,匆匆是急急忙忙的意思。那么,朱自清先生是说什么东西的脚步急急忙忙呢?时间。孩子们异口同声。对,朱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形象地告诉我们了时间是怎样匆匆流逝的。这是一篇散文。

散文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知道吗?就是很散的文章。快嘴的田兰冰林同学就笑着说。对,文章的结构看起来很散,但它的中心却很明确。形散神聚就是它的特点。从这篇散文中,你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说写了一个什么人,一处什么景物吗?我满以为提前预习了的孩子会像支玉恒老师的学生一样响亮而又干脆地回答:没有。我的孩子们被这一闷棍打蒙了,他们不知所措。陈佳琦坐在位置上小声地说:写的就是朱自清自己浪费时间的事。天啊,这可是我们班的作文大王啊!你们预习了课文么?我有些生气地问。预习了。声音响亮而整齐。读出了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有孩子摇头了;读出文章介绍的景物了?摇头者增多;明白谁是文章的主人公了?摇头者更多了。奇怪,我们学过的文章多是写人、记事、写景或状物的,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却不写这些,而写散文,他要干吗呐?孩子们又瞠目结舌了。我只好自问自答:作者用这种形式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好容易才引入正题呀,我不禁感叹道。同时,我也想对我的孩子们说:请你们多读书,请你们学会思考。我们的孩子都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不要说课下,就是在课上也极少有孩子向老师发问,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孩子就更少了。好容易才引入正题呀,我不禁感叹道。同时,我也想对我的孩子们说:请你们多读书,请你们学会思考。我们的孩子都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不要说课下,就是在课上也极少有孩子向老师发问,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孩子就更少了。就如,对课题《匆匆》的理解,一个孩子说匆匆指时间过得快,其余孩子就附和,显然,孩子们没动脑,课前也没想着要查查课题的含义,老师一问,就随口说说,也不考虑对不对,反正老师总要讲的,反正同学总要说的。这是多么可怕的心理,这是多么可怕的惰性!再如,老师设置了一个陷阱,想让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散文的特性的时候,故意问: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物的时候,孩子们也不思考,丝毫没发觉老师提问的错误,连语文功底交好的同学也不例外,多么可悲啊,我的语文教育,我的孩子们!

反思我的语文教育,自认为思想是先进的,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我的孩子为什么还出现这种令人沮丧的表现呢?我想,这和应试教育分不开,这和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分不开。很多时候,为了分数,我们扼杀了孩子的灵性;很多时候,由于我们过多的不放心、过多的帮助,孩子养成了惰性。想想这日新月异的社会,想想这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不寒而栗。所以,孩子,请学会思考!这是你们更好的生存的根本,这是你们能否造福社会、造福民众、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

学而不思则罔,孩子,请学会思考!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