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奶奶的散文

文章 2019-07-12 11:35:52 1个回答   ()人看过

奶奶去逝已经30多年了,每每看到我的女儿晓爽高兴地跳着、叫着、笑着、闹着扑向我的母亲怀抱的时候,便想起了我的奶奶……

奶奶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记忆中她瘦弱的身躯,和蔼的面容,慈祥的目光,不屈的个性,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质朴勇敢勤劳含辛茹苦的品格。父亲八岁那年,爷爷便去世了,奶奶从此守寡,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天,为了孩子的发展与事业,在那样一个从一而终的年代奶奶终生未嫁。记忆中,奶奶生活清苦,拉扯着父亲、大伯两人,其间经历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要知道在旧社会,一个农村女人支撑一个大家是多么的不易,奶奶却把这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我能记得的奶奶和我最早的事情,就是奶奶每天都会背着我出去玩,我当时最喜欢趴在奶奶的背上玩的。有一次我在奶奶的背上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奶奶问我睡得好不好,我好纳闷奶奶是怎么知道我睡着了,而奶奶却告诉我每次在她背上睡着的时候她都知道。童年的我就是在奶奶的背上把我们小村庄的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儿时的记忆已经朦朦胧胧,但这样一个画面,会经常游离于梦中,飘浮在脑海里——一个月光明媚的夏夜,奶奶坐在老式竹靠背椅上,椅子历经岁月的磨砺,已微微泛红,在月光下闪闪发亮,我坐在小板凳上,依偎在她的膝下,双手抱住奶奶的腿,头放在她的膝上,眼睛向上望着奶奶,倾听奶奶讲神啊、鬼啊的故事,以至于我真的相信世间真有观音菩萨、玉皇大帝、东海龙王、牛郎织女……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至今还在眼前闪耀……上学后,奶奶便成了我的保护神。童年的我由于活泼调皮贪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父亲在百里以外的矿山工作,每周回家一次,都要认真检查我的作业,看作业的书写是否公正,数学答题计算是否正确,这一切正是我所最担心和最害怕的,为了躲避父亲对我的惩罚,每当父亲回到家中,我便早早跑到奶奶房间扑到她的怀里,一口一个“奶奶”叫着,晚上钻在奶奶被窝里跟着奶奶睡觉,但是这一切躲不过父亲的眼睛,当父亲拿着笤帚要“教训”我时,我马上又扑进了奶奶的怀里,奶奶拿着拐杖,严肃的对着父亲大声训斥,说道:“孩子还小,由我好好教育他就行了。”父亲没法只好做罢。印象中,奶奶是纺线织布染布的行家。夜晚,在昏黄的油灯下,她搓棉条,摇纺车。我学着把棉花扯细,铺匀,将一根竹筷放在中间,然后用一块木板沿着一个方向搓,一会儿搓成一根棉条。起初搓得不匀,一头大,一头小,又松垮垮的,后来搓顺手了,也挺好看的。奶奶纺线,左手拿着棉条在锭子上一绕,右手摇动纺车,左手慢慢放线拉开,再用右手把纺车轻轻反转一下,拉长的棉线就绕到锭子上。我看着奶奶纺线,右手旋转,左手拉开,姿势非常优美。我听着纺车吱吱嗡嗡的声音,均匀而有节奏感。我见到锭子上的线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缠绕得很有规律,形状像个大白桃。奶奶每纺完一个线锭,我就跳过去摘下来,就象采果子一样高兴。奶奶织布,双脚上下踩踏,双手左右抛梭,手脚非常协调。装着线团的梭子左右横飞,分派经线的线网上下交错,令人目不暇接。布织好了,白色的做夏衣,冬衣要染色。奶奶用山上采来的草药拌上稻草灰和锅底墨,放在锅里煮开,然后把白布放进去再煮一段时间,就成土青色了。我小时候,多半穿这种衣服,柔软暖和,而且耐脏。

勤劳是农民最本质的性格,但是奶奶的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过困难二字,遇到挫折她都乐观对待,很让人敬佩。奶奶虽然包着小脚,走路不太方便,但做事却非常麻利。我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与我的脚不同。她说,她小时候女子都要包脚,把一双好脚包成病脚,人要吃好多亏,但是在那个年代没有办法啊。那时每天早上奶奶都要到几处井边挑水,由于常年使用辘轳和“拧不够”,奶奶的腰弯成了驼背,以至于走起路来拄着拐杖,依旧摇摇晃晃,颤颤悠悠,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知道奶奶真的老了,要不怎么说起话来罗里啰嗦,吃起饭来半天才咽下一口,还有那花白的头发和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更让奶奶显得饱经沧桑,同时也让我感到了心疼与震撼……

奶奶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是她很少对外人讲这些,在别人眼里,她一直是个非常乐观的人。她尽管没有文化但是却很会讲故事讲笑话,常常一句话就把别人逗得哈哈大笑。她自己也经常笑,而且她的笑声非常的爽朗,非常远的人都能够听见她的笑声,有的人甚至还夸张的说,他住在河那边也常常听我奶奶的笑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84岁那年一向勤劳和蔼善良的奶奶突然患病离我而去了,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总感到奶奶是去了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地方享福去了。每当我跪在奶奶坟前点燃香火,望着枯草在寒风中飞舞,我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一下涌了出来,奶奶我最亲爱的奶奶,孙子我欠你的实在是太多了,在这里我只能衷心祝你一切都好,在天国一切幸福安康……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