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举使河源》赏析及阅读题
送卢举使河源
(唐)张谓
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别滁①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①此诗作于作者离别滁州赴扬州之际。
(1)两首诗都写到离别时的音乐,请简要分析两诗中作者描写音乐的作用。(4分)
(2)请简要分析两诗第三句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张诗中用为送别演奏的音乐渲染离别的氛围,烘托离别的愁绪;欧阳诗中音乐添人离愁,作者希望不要在离别时演奏凄伤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强自排遣离愁、不忍离别的情怀。
(2)张诗中第三句紧承前诗离别场景,宕开一笔,联想卢举出使路途的遥远,为后一句写眼前的离愁蓄势;欧阳诗中第三句由写送别者的盛情转入写自己的情怀,姑且跟平时醉态一样,劝慰大家不要忧愁。
赏析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