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教学反思范文
素质教育在现实中遭遇的种种难题常常让人欲罢不能却又欲说还休。当你要认真思索原因时,往往如同进入了“无敌之阵”,不知道谁是“敌人”。高考吗?高考喊冤,目前中国除了高考还有什么更有信度和效度的选拔方法;政府吗?政府说我积极倡导素质教育20年;学校吗?学校说离开了升学率,我就先死在高考上了,活不下去还谈什么推广;家长吗?家长说只要你能保证我孩子进名牌大学怎么搞都支持,否则甭提;教师吗?教师说生活在应试“炼狱”中,我比谁都知道素质教育的好,但你们可知道我的学生考试成绩差时的“不好”?
实施素质教育就这样由“人人有责”变成了“人人无责”,进而变成“人人有理”和“人人喊冤”,并容易演化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循环推导。体制、高考、社会、学校、家长、老师,似乎谁都在呼唤素质教育,但都不从自己改起,更不从自己做起。政府可曾想过要为教育均衡发展做实事,为社会人才合理的上下流动铺设路径?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在实实在在地为教育“松绑”,在改变教育教学评估标准上下功夫,并准备勇敢地与学校站在一起,抵御误解和压力,承担“失误”的罪责?学校可曾真正立足高远,不顾社会大气候,努力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营造一种适宜于素质教育“萌芽”和“生长”的生态,可曾着力在理念更新、课程设置、举措落实方面真抓实干,对中、高考成绩的滑落有一种承担和承受的勇气?
人人都在抱怨、观望、等待,都不从改变自己做起,在沉默中不爆发的结果,便是在沉默中灭亡。当我们看着如花朵般的儿童在升学压力下死气沉沉,当我们感到民族的创造力被日益斫伤,人的蓬勃生机一天天被湮没时,就不会奇怪作为奥赛金牌大户的中国为什么每年受诺贝尔奖羞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谁是“匹夫”?当我们都把“天下兴亡”的责任交托给“匹夫”时,就导致了责任的泛化和虚化。只有我们都勇敢地喊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时,才能切实担当起自己的职责。面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这种全局性的主体迷失时,是不是我们已失去了喊出“素质教育,我的责任”的道德勇气和良心担当?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仅是子女上大学、有前途的问题,至于民族素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都不在他们目前的视线范围之内,社会缺少引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只要社会不建立有利于高素质者生存的显性标杆,家长们只能继续“文凭崇拜”,赶着孩子因而也就带动教育直奔应试目标而去。高考成绩下滑县政府要公开道歉,中考成绩下降学校校长要,考试成绩不好教师要赔罪并发誓“我再也不搞素质教育了”。尽管素质教育是一种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它并不惧怕升学考试,但人的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所以很多学校面对“两难”时只好“骑墙”,一边搞素质,一边抓应试。戴着镣铐跳舞,说起来高明,可实际操作起来又回到了“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的老路,因为应试成绩的评估是刚性的,成绩不好的惩罚是及时而严厉的,而素质教育的标准是柔性的。素质教育推行之难,关键在于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我们因为“人性之私”而选择错误,只管个人有饭碗,只图学校目前的发展,只管我的孩子考上大学……经济学家认为正是“人性之私”推动了社会的真正进步,而以素质教育的实施来印证,恰恰是“人性之私”使得我们如同一盘散沙,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学校利益、地区利益都已聚积并凌驾到民族大利益、长远利益之上了。
在感叹素质教育之路其修远兮时,它其实早就铺在我们的脚下,只不过我们还缺少行走的勇气,缺少保证实施者不成为“牺牲者”的体制,缺少敢于直面、勇于担当的责任。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