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父的伤感散文

文章 2019-07-12 10:10:10 1个回答   ()人看过

又是一年清明时,每逢此节倍伤心。又一次深深的思念着我的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六年了。他一生勤劳坚辛,对家庭尽心尽责,对工作呕心沥血。一身清廉,两袖清风。他没有留给我们什么家产,却留给了我们永远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父亲的童年很凄惨,七岁时爷爷就病逝了,抛下年幼的父亲,和缠着一双小脚的奶奶,还有两岁的姑姑。

他们完全没有一点劳动能力,不得不将家里仅有的两亩薄地租给别人耕种。靠着低廉的地租艰难度日。可奶奶还是在无比艰难的困境下,省吃检用的供父亲读了五年私塾。父亲很用功,练就了一手好字,算盘能倒打如流。可是越来越糟糕的家境,迫使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小小年纪就用瘦弱的肩头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在那个年代,他又能作什么呢?只能上山砍柴。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带上两个窝窝头,和乡亲们一块儿,走二十里路,趟过汉江。在南山砍柴。别人在天黑前都已挑回了一大担柴火。父亲却在奶奶的期盼中,很晚了才挑回一小担柴。第二天又是不等天亮,就得赶紧把柴担挑到十里外的柴市上卖。要是运气不好,一小担柴要两天才卖的出去。那时父亲还不满十五岁。每当听奶奶讲述那些悲伤的往事,我们早已泪流满面……

受尽了人间的苦难。父亲却幸运的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他十八岁那年,全国解放了,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大量有知识的青年参加建设。父亲出色的文笔和出众的人品被乡领导看中了。他应招给乡领导作了秘书。一年后又被调到了县里工作。由于工作能力超强,表现优异。很快被调进了地委机关。主管机关财务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

也许童年受了太多的欺侮和孤独。父亲一生养育了我们九个孩子。他感受到了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却也给他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小时候,最让小伙伴们羡慕我们的,可不是偶尔随父亲坐上帆布篷的小吉普车。而是他们都眼馋我们家的果园子和菜园子。那时候父亲每月的工资只有五十二元。要养活十二口人的大家庭,确是很困难的。为了不让我们饿肚子,父亲想尽了办法。他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上种满了果树。夏天我们采摘下一筐筐又红又大的鲜桃。秋天刚收完核桃,那小灯笼一样的柿子又红遍了枝头。我象小猴子一样,灵巧的在高大的树上采摘着柿子。奶奶用几个大木箱把柿子装起来,在里面放进几个木瓜和梨子,一星期以后,柿子又亮又软。我们哥儿几个就把柿子提城里去卖,五分钱一个。那劲头别提有多大了。

父亲在机关干了几十年,可他却是个地道的农民。我们家的菜园里,从没有缺少过应时的蔬菜。父亲从菜农那里学会了先进的种植技术,采用了小拱棚栽种。每种蔬菜都要提早上市二十天。他非常细致,所有的苗子都是他亲手栽培。我们只管浇水锄地。施肥和田间管理更是不让我们插手。辛勤的劳作换来的是果实满园。初夏的园子里,线椒成串;西红柿又大又圆;茄子象小孩的脸胖胖乎乎的;那黄瓜更是又嫩又绿,顶花带刺,直直的悬满了支架……

父亲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下班,匆匆骑半小时的自行车回家,车一停就去菜地忙活。干到天黑,吃过夜饭又匆匆的赶回单位。在办公室一坐又是几小时,从没有十二点前睡过觉。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那时所有的帐单都是用算盘打出来的,所有帐本也都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工作很繁忙,他没有出过一丁点的错。我现在还保留着一本五十年代父亲的工作笔记,那绿豆大小的整齐飘逸的行书字体,是我们永远也模仿不出来的。

父亲很喜欢过节。每逢中秋节,他都要买回几箱水果让我们痛痛快快地吃。当时市面上很少见的哈密瓜和苹果,他都舍得买给我们。每年的除夕之夜,我们都能穿上崭新的衣服,父亲挨个发给我们没打过一点折的压岁钱。哥姐们发两块钱,我和弟弟发一块钱。手捏着崭新的票子,我们心里乐开了花。

父亲经历了苦难的童年,他却用自己的勤劳和挚爱,给了我们无比幸福快乐的童年……

可是,所有的幸福都随着父亲的身体状态嘎然而止。长年累月的过度劳累,父亲身体严重透支,他积劳成疾,患上了糖尿病。只要好好休养,心态平和也不会有多大问题的。可父亲还是一如继往的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劳作。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在五十岁时,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工作回家休养。

但回家后,他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摆弄他的菜园子了。到后来没力气了,就用一个小凳子坐在菜地里,用小手锄一点点的锄草松土。谁也无法劝说他放下手里的活。

父亲常训导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作人一定要踏实勤劳,不然就是抱着金饭碗也会饿肚子的!

永远也忘不了,那几年的腊月底,我用架子车把父亲拉上十里路,去城里置办年货。那时的父亲已极度瘦弱了,走路都很吃力了。可他依然要亲手为我们置办年货。让我们过上一个温馨的节日……

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天堂的慈父,你好吗?儿子还是要再劝劝您:不要再那么操劳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