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初等教育的意义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初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启蒙意义。加强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观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我国各级教育体系的始终,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步阶段,也是青少年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站,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内容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奠定初等教育基础
人是一个文化、价值、意义的存在。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现象,关涉文化价值的选择、传承、发展和创新,没有文化价值参与、没有文化价值根基的价值观教育,注定是一种“无根”的教育,“无根”的价值观教育也注定了是—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初等教育面对的学生处于人生起点,既是健康成长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青少年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且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最终促进青少年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良好的初等教育,能够保障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需要初等教育体制和初等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提供适应其接受能力的教育方式。因此,以价值观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初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青少年由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确定性,加之其对自身的纪律约束能力较差,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难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价值观教育能够辅助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兴趣,将学习的外在动因转变成内在驱动,从而为初等教育奠定学习动机基础。其次,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团队精神。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青年作为劳动者的主要部分;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学校变成了锻炼青少年团队精神的主阵地。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分享、服务、平等,从而促进青少年在初等教育阶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其文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二)信仰教育丰富初等教育内容
当前社会信仰领域中的现状,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作为当代中国主流的信仰,但是,由于社会受到多元化倾向的腐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正被那些落后的文化观念所腐蚀[2]rnm。初等教育是青少年信仰形成的第—阵地,其从教材、教师、教学等环节得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信仰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信仰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丰富初等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初等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和信仰教育相辅相成,依靠信仰教育提供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实现德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首先,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德育内容。青少年德育是初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教育与德育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德育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以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信仰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其次,信仰教育能够丰富初等教育的文化内容。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前人创造了优秀的思想成果,铸造了中国特色的信仰风格,如果青少年缺乏对民族精神的信仰,就会将文化教育当做一种知识,而非一种修养,失去了初等教育的文化传播意义。通过信仰教育使文化、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融为一体,既能减少青少年的思想障碍,又能使青少年接受共性理解,促进其文化学习进步。
二、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薄弱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要做空谈书面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动的指南,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能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针对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资源少、人才少、政策少等三方面。初等教育通常被视为青少年基础教育,表面上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以文化教育为主,德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比重少、教材少、手段少,从而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理论研究资源保障,造成当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仍然借助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不能根据青少年的年龄、文化、社交等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研究使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部分来自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另一部分来自其他专业的教师。由于中小学学生数量相对高校较少,所以招聘的专职教师数量非常少,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可能肩负着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造成思想政治教师既不能与同专业的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又不能实时掌握学术动态,最终造成了初等教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政策支持关系密切,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初等教育既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又没有校内政策倾向,导致初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始终停留在自主坚持状态,从而使初等教育中暴露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包括口述、板书、多媒体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整体看,又可以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发生在教室或学校内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外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讨论、演讲、扮演等实践教学活动,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变过去该课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其优点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脱节,容易组织实施,实践形式丰富多样。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一方面表现在创新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教材缺乏针对性。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去验证,并需要稳定的教学团队去钻研,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依靠教材手段,尽管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学校在师资力量分配方面仍然偏向于文化课程,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青少年对社会问题关心较少,自学能力较差,他们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完全依赖于教师,教学手段越单一,思想政治内容距离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越遥远,造成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枯燥、乏味等负面印象。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材当前面临两个尴尬局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太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理解困难;另一方面思想理论太浅,又起不到思想政治引导作用。两种困境的根本是对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传播缺乏明确的定位,如果长期以理论学习和笔试为教育手段,必定引起青少年的抵触,而如果以社会实践为主,又难以找到与青少年思想政治相吻合的切入点。所以,探索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创新,是今后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低龄化
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是青少年儿童,他们与高校学生相比在理解力、社会实践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传播对象,其低龄化特点对传播媒介要求更高。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是指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广泛采用“灌输式”方法,重“教”轻“学”的现象十分普遍。青少年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触更快,一旦采用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灌输,就容易抹杀青少年的思维自由性。根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目前的“教”和“学”都偏离了青少年这一中心,教学内容没有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相融合,教学手段没有与青少年的信息接受方式相结合,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青少年而言是一个记忆、背诵的课程,靠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难以使青少年进行主动思考,更难以使理论内容深入青少年内心,也就无法转化成他们的世界观。这种始终停留在表面上的传播方式引发了表面上的接受方式,极易造成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形式化,失去了初等教育思想政治传播的教育意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的低龄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青少年既是身体成长的阶段,也是思想和信仰初步形成的阶段,低龄化特点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特别是青少年对思想理论体系和社会发展成就的浅显理解,如果不能采取多样化、有效性地教育手段,极易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应该具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然而当前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异常突出。思想政治课并不是语文、数学这类文化课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教师,并且多由一些主课教师兼任,对这些教师的评价,通常不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考察标准。而且,尽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实行笔试,但是仅仅从试卷上很难准确地确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反观当前初等教育中存在的评价体系现状,其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初等教育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待,在当前我国教育现状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的文化成绩优异,以考取一个好的高层次学校;学校也默默接受了家长们的寄托,将教学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成绩学习上,而没有集中力量发展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尴尬地位。其次,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体系没有对应的实践内容,作为一项完善的考核体系,通常会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考核指标,而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具有考试成绩这一实际指标,只能对其进行定量评价,而对于学生是否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水平,根本无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最后,评价的有效性缺乏有效的检验。尽管当前绩效评价在各行业中都进行了大量应用,在中小学的管理中也出现了少量的绩效评价实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密切关系,而思想又容易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所以仅仅对学生在校时间内的状态进行评价,很难科学地权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
基于当前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特点,探索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从初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构成看,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和青少年三方面;因此,对其创新模式的探索,也从教师培养、教学手段、青少年社会实践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思想政治教师培养长效化
教师是初等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核心,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初等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理论研究现状,必须建立对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的长效培养机制,使教师培养和教师教学始终共同推进,这样才能保障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快速成长、大胆创新。
第一,依靠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觉悟。师德教育是对教师的思想品德进行的培养和教育,其教育内容和培养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将二者合为一体,既能发挥优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又能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获得更加系统的培养。师德是伴随一名教师终身的品质,依靠师德教育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使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师时刻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将传统的学校培养逐渐转变成教师的自我修养,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向思想政治的前沿理论研究拓展,为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依靠远程教育提供优质培养资源。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高校相比明显不足,远程教育可以弥补这一劣势。目前远程教育在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中都有大量应用,而对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的远程教育目前还比较少,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开展思想政治远程教育已不是一件难事。目前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为远程教育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这就需要国家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在全国的地域分布,建立完善的网络授课教师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远程教育与初等教育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弥补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劣势。
(二)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形象化
初等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与高校学生差别大,必须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消除其对思想政治的心理抵触。第一,寓教于乐。玩耍始终是青少年的天赋,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道理、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从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看,将大道理、大理论融入到青少年熟悉、喜欢的娱乐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情景剧、讲故事等方式,让青少年在富有情节的活动中获得最形象的感悟;寓教于乐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高度抽象提炼,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又可能走向了娱乐的极端。第二,改善课堂气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对高校大学生,都是一门看似乏味的课程,要调动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必须改善课堂气氛,使青少年由强制被灌输的对象转变成主动提问、主动求索的主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实是在讲述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对这个道理提出问题、进行辩论;因此,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将拘谨的课堂变成互动交流的课堂,通过讨论加深青少年对看似大道理的理解,最终提高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三)思想政治实践环节多样化
目前初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具有一些实践环节,包括革命根据地参观、烈士陵园扫墓、英雄报告会等,但是当青少年走出校园后,如何保证其按照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关键在于实践环节的多样化。当前中小学开设了多种家校联合活动,使家长、学生、学校共同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与家长达成思想政治方面的一致,为青少年减少来自家庭方面的干扰。此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民族兴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爱国主义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科学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可以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四)思想政治评价指标差异化
中小学生的年龄不同,思想的差别就非常大,同时,地区教育水平、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都对其思想政治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要科学地对初等教育进行评价,必须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法。首先要按照年级进行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思想差别显著,在不同年级中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够克服年龄因素的影响,又能够增强对教师的评价公平性。其次,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与传统的文化课程教学不同,他既要对学生的现有思想水平进行测评,又要对比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的影响,还要追踪学生成长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变化,这就需要调动多个年级、多个地区的教师进行协同研究,还要最大程度上鼓励家长参与该项研究,从而获取最全面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数据。第三,要构建基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化指标体系,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必然产生教育水平差距,教育水平的差距必然引发学生思想政治获取质量的差距,针对这种客观差距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贡献力。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任何一项知识体系,都应该与实际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一直是学习的根本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有一个误区,内容过于空泛,与实际脱离过多。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这些道理,从书本上体会这些知识,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比书本上的学习更有用。可以多让学生从课堂外的生活细节,去发现和学习。每个人的认识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不能单一地全靠讲授与自我理解。做到与实际相结合,还需要家长及身边人的配合。让家长从生活中的细节去深化这种知识渗透,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感觉。让这种思想教育效果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架子,更不是纸上谈兵。一直以来,更多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书本理论,不值得学习,背好理论知识就行了。其实则不然,如果能够真正地把这种观念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社会制度会更加规范。真正做到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真正出发点。
四、结论
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青少年,重点是教师队伍,难点在教学手段创新。同时,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相辅相成,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前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理论研究薄弱、教学手段单一、传播对象低龄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初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坚持“三化”,即教师培养长效化、教学手段形象化、实践环节多样化、评价指标差异化。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