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问法不一样》 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2 09:32:20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次公开教学,让我至今难以释怀,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深深震撼了我,引起我极大的反思。

那是执教《说勤奋》,按照学校要求,向家长开放,事情过去了很久,但我仍记忆犹新,整个过程历历在目,回忆上课之前自己的备课,曾为那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暗暗得意。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童第周勤奋学习的精神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童第周成功的经历证明了什么?学生从文中找出了这样两个句子:

(1)即使基础差,只要勤奋,照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我让学生谈了谈自己的理解后,接着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想把这两句话送给我们班的哪些人?谁知这样一句话刚说完,教室里热闹起来,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杨连宇、杨韩威、袁思雅、杨一飞等基础差的学生身上,甚至还有人在课上喊出他们的名字,当时教室里还坐着许多家长和听课的老师,我又随即让这些学生站起来,朗读这两个句子,只见他们小脸涨得通红,我让他们放声朗读,铭记于心,可他们声音怎么也大不起来,我又让他们再读一次,可声音还是如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仓促地让他们坐了下去,继续教学,可他们坐下去之后,始终埋着头,当然,这在我看来,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对他们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事后评课时,就有老师对这一教学环节提出了质疑,仔细推敲,细细想来,我不禁汗颜: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基于学生。可我……我陷入了沉思,回想起当初备课时自己的构想,借助这次机会,好好教育这些“不思进取”的学生,可我的目的真正达到了吗?当着那么多的家长竟丝毫没有顾念学生的心情,我的所为无异于当着那么多家长,那么多老师,那么多学生,当众给他们定了等,彻底地否定了他们:你们就是差生!虽然我没有直接的语言去否定他们,也想以此来激励他们,但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情境下,却给了这些学生难堪。因为我教育的狭隘,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极大的伤害。现在如果再有机会给学生上,我再也不会这么做,我或许会换一种问法:同学们,读了这两句话,你愿意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吗?这两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于心,无论基础怎样,只要勤奋,我们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也许就不会留下如此教育的遗憾!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