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精卫填海”想到的美文
昨天上课,听谭清雅同学讲了“精卫填海”的故事。一向腼腆的谭清雅在讲故事的时候,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寓意吗?”在座的同学们绝大部分异口同声地答道,就是告诉我们要有意志去坚持做一件事。最后谭清雅总结道:“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如若有仇,立志必报。”
听罢故事,我先点评了谭清雅同学此次的演讲,声音洪亮,可能有点紧张,所以有些卡壳。然后我又就这个故事讲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我问了同学们两个问题:“精卫填海,能够成功吗?这样的坚持是否有意义?”于是七嘴八舌的声音响起:“精卫填海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的坚持也没有意义,精卫真傻......”。在课堂上之所以就此发问,不过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另外再强调了每一个故事不仅能带给我启迪,也能在写作上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用故事去论证我们的观点,也可以通过扩写来丰富故事内容,增加故事内涵。课前几分钟故事讲演结束了,但对于这个故事的思考却停留在了我的脑海中,直至我今天把我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能带给我们的思考,何止坚持之道呢?今日仔细回忆昨天谭清雅同学的演讲,最后一句“如若有仇,立志必报”,这不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吗?立志固然是好事,但立志报仇未免有伤人心有损和谐。我百度了一下精卫填海的故事,看到百度百科中有言:“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仔细回想精卫的故事,忽然觉得精卫真是很傻很天真,人死不能复生,上天有好生之德,让精卫死后话身为鸟,可不是让她带着仇恨,日日衔石而生吧?虽然其坚持的精神让人敬仰,但那小小的身躯,未免又让人徒增怜悯。试想,一个人总是抱着仇恨生活,又有何快乐而言,总是放着仇恨不放,冤冤相报何时了?
另外,精卫自己到东海游玩,被水所溺,不怨自己不小心不该去海中游玩,反倒怨海把自己淹死了,这不就像现在的小孩子走路时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不怪自己粗心大意,反倒怪石头方错了位置;就像有些孩子成绩考得不好,从不觉得是自己不努力不细心,反倒怪老师把题目出得太难扣分扣得太多。把自己的错误推到他人身上,又怎么知错能改,让自己成长呢?
即便是报仇也好,衔石填海的做法也实在不可取,且不说能不能成功,但海被石填,海水又将何去?到时候,自己一己私欲实现,却害的更多的人遭受祸患,岂不是成了生灵涂炭的罪魁祸首。这衔石填海报仇的做法,倒有点像小孩子负气时没经过思考说出来的气话。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做事的时候也诸如此般,不经思考,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最后又不得不去做,做了自己累不说,有时反而酿成更大的错误。古语有言:“三思而后行”还是很有道理的。
精卫填海的故事,说来简单,想来复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之所想也不过是一己之言罢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