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香嚢情美文

文章 2019-07-12 08:38:12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山西晋南,上千年来,一直流传着端午节给未成年的孩子们佩戴香囊的习俗。

香囊,在乡下又称香包、香袋,再俗点也称香布袋。香囊的缝制,就像过年时给孩子们准备新衣,在端午节来临前的好多天,就开始准备和缝制了,到端午节这天早上,千难万难,也要给孩子们戴上,到六月六时,才可以摘取,预示着一年的顺利和吉祥。

香囊的作用,与有些地方为孩子们戴的项圈相似。传说五月初五端午节以后,各种蚊虫瘟神就纷纷出来,危害人间,尤其是孩子们身子骨弱,抵抗力差,这就要用火火红红的颜色和朱砂等镇物来避邪和应对,因此,香囊有着“防毒祛秽、避邪保平安”的意思,大都用红丝布或绸缎布的布头,包裹一些朱砂、香料、艾叶等,用五彩丝线精缝而成。

香囊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成规,依个人爱好和审美情趣,有桃形的、虎形的、菱形块的,也有椭圆形的、三角形的,五花八门,其大小有巴掌大的,也有指甲盖一样小的,有的还在下端吊上几根红绿丝线甚至铃铛,不但玲珑精巧,惟妙惟肖,而且形形色色,清香四溢,戴在脖子上,既有僻邪驱瘟之说,又有点缀装饰之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长大的,那时正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在人们心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恶魔,加之物资匮乏,缺吃少穷,在穷山僻壤里缺医少药,有病靠硬撑,有灾请神婆,香囊就更加成为那个时代神灵庇佑的象征,饭可以一天不吃,香囊则不可一日不戴。

那时没有现成的香囊可买,家家户户都是自做自用,谁家的针线活好,谁家媳妇手巧,甚至谁家日月好过,通过孩子们戴的香囊,就可猜个八九不离十。

在微弱的煤油灯下,母亲用找来的一些红色碎布头,比比划划,挑选搭配,东拚西凑,巧手裁剪。通过千针万线,把对子女平平安安的期望,缝进密密匝匝的针脚,同时也把千辛万苦的酸甜苦辣也裹进香囊,这是天下母亲无私的博爱,也是母亲平凡而又最高的期待。

当时,年幼无知的我们戴上这新奇漂亮、栩栩如生的香囊时,只是一味的兴高采烈,欢声雀跃,却丝毫体会不到母亲那万般的柔情。只记得那是一种奇妙的清香,虽是草香但又比田野里任何一种草香都浓郁得多的草香,散发在身上,弥漫在乡村的空中,当玩伴们汇聚在一起,那种叠加在一起的清香就更加浓烈,更加郁葱。我们把香囊当作玩具相互炫耀,相互试戴,甚至抛向空中玩耍,比大小,比造型,比做工,回家时再拍打拍打尘头戴回脖颈。

后来,我们就长大了,在香囊的陪伴下,在香囊的庇护下,我们一路走来,走过了乡村,也走过了懵懂的童年。

再后来,我们结婚了,也有了自己的子女。虽然到了我们这一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己不再相信香囊的避邪和庇佑功效了,但可怜天下父母心,明知不可为,不可信,但都不想在自己子女身上尝试,那怕是一种精神寄托也罢,一种灵魂安放也罢,随波逐流也罢,谁也不甘落后,还想别出心裁,戴出特色,戴出精品,戴出愉悦的心情。

好就好在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好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手工品都能成为商品,香囊己不完全靠自己挑灯夜做了,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有出售香囊的摊点,要什么档次就有什么档次,要什么价位就有什么价位,不仅在端午节时有卖,平时也有出售,不仅仅有香囊,还有类似的平安结、中国结等,红红火火,蔚为壮观,你可称心的挑选,随意的购置。

在这种浓郁的传统习俗下,儿子这一代人也戴着香囊,走过了端午,在父母的期许声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走出了童年时代,走出了父母的呵护、父母的怀抱,走出家乡,走向千里之遥,现在也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儿子己经长大,长年不在家里的日子里,每逢端午,面对香囊的诱惑,妻子仍会细细地挑选,看对了就买,不但给儿子买,也给自己买,给我买,一买就是几个,放在忱头下,放在自家车的手扣里,放在我的长裤口袋里,保佑着全家人健康平安。

香囊,己长在全家人的心里。虽然,端午节里,我们好多家庭成员天隔一方,已很难有机会相聚团圆,但期许在心,香囊在手,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愿天下人健康平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