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败齐师于艾陵之上》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章 2019-07-12 08:26:17 1个回答   ()人看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吴败齐师于艾陵之上,还师临晋,与定公争长①,未合,边候乃至,以越乱②告。吴王夫差大惧,合诸侯谋曰:“吾道辽远、无会、前进③,孰利?”王孙骆曰:“不如前进,则执诸侯之柄以求其志。请王属士,以明其令,劝之以高位,辱之以不从,令各尽其死。”

(2)夫差昏秣马食士,服兵被甲,勒马衔枚,出火于灶,暗行而进。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王亲秉銊,戴旗以阵而立。左军皆赤裳、赤髦、丹甲、朱羽之矰,望之若火,右军皆玄裳、玄輿、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带甲三万六千,鸡鸣而定阵,去晋军一里。天尚未明,王乃亲鸣金鼓,三军哗吟以振其旅,其声动天徙地。

(3)晋大惊,不出,反距坚垒,乃令童褐请军,曰:“两军偃兵接好,日中无期。今大国越次而造弊邑之军垒,敢请乱故。”吴王亲对曰:“天子有命,周室卑弱约诸侯贡献,莫入王府,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无姬姓之所振,惧,遣使来告,冠盖不绝于道。始周依负于晋,故忽于夷狄。会晋今反叛如斯,吾是以蒲服就君。不肯长弟,徒以争强,孤进,不敢;去君不命长,为诸侯笑。孤之事君,决在今日:不得事君,命在今日矣!敢烦使者往来,孤躬亲听命于藩篱之外。”童褐将还,吴王蹑左足,与褐决矣。

(4)及报,与诸侯、大夫列坐于晋定公前。既以通命,乃告赵鞅曰:“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小则嬖妾、嫡子死,否则吴国有难;大则越人入,不得还也。其意有愁毒之忧,进退轻难,不可与战。主君宜许之以前期,无以争行而危国也,然不可徒许,必明其信。”赵鞅许诺,入谒定公,曰:“姬姓于轴,吴为先老,可长,以尽国礼。”定公许诺。命童褐复命。

(5)于是吴王愧晋之义,乃退幕而会。二国君臣并在,吴王称公,前歃,晋侯次之,群臣毕盟。

注:①争长:争当盟主。②越乱:指越国进攻吴国。③前:先。进:“晋”的谐音。

16.解 释下列加点字:)

(1)晋大惊,不出,反距坚垒 (2)两军偃兵接好,日中无期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无会、前进,孰利?

A.谁 B.通“熟”,仔细 C.成熟 D.哪一个

18.翻译文言句子: 夫差昏秣马食士,服兵被甲,勒马衔枚,出火于灶,暗行而进。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

19.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中校之军皆白裳

②子有命,周室卑弱

③周室卑弱,约诸侯贡献

④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

⑤遣使来告 ,冠盖不绝于道

⑥孤躬亲听命于藩篱之外

⑦孤躬亲听命于藩篱之外

A.①③④⑦ B.②③⑤⑦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20.第(2)段划“ ”部分使用了整句,请分析其作用。

21.概括吴王的人物形象特点:

试题答案:

【答案】16.(1)坚固 (2)停止 17.DA

18.夫差在黄昏时命令将士们喂好马,让将士们吃饱饭,带上兵器,披好铠甲,套好马络头,让士兵们口衔行枚(忽略不计),把火种从灶里倒出来灭掉(忽略不计),在黑暗中行军挺进。吴国的战士都手持带有花纹的犀牛皮做成的长形盾牌和扁诸剑,排成了方形的队列前进。 19.A

20.整句比散句能增强语势/加强节奏感,更好地表现吴军军队整肃的军容和进攻前的肃杀之气。也表现出吴王决定不顾越国侵扰,争夺中原霸主的决心。

21.野心好武/好大喜功/野心勃勃/争强好胜,能战/有军事才能/英勇善战/善于治军,颇具口才/能言善辩,尊礼守义/

意思为“坚固”;“偃”根据后文的“接好”等信息,可以知道这里的意思为“停止”。 学#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时,要理解文言语段的意思,另一方面还要进行语法分析。本题中,“孰”应是“哪一个”的意思,可以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孰美”中的“孰”的意思作答。

18.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本题中应注意“秣”“食”都是使动用法;“被”是通假字,通“披”;“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是省略句,省略了动词“持”;“方阵”活用做动词,“列成方阵”的意思。

点睛:文言文翻译关键字的判断尤为重要,主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方面考虑,还要注意与所学课文内容联系,做到知识迁移。

19.试题分析:①“中校”古义为“中间的”,今义为军中的官衔;③“贡献”古义为进贡。今义为指自身拥有奉献给别人;④“上帝”应指天帝,今义为犹太教、基督教信仰的创造宇宙的神⑦“藩篱”古义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篱笆,今义为比喻对事物的限制。故选A。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下一页:煤矿演讲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