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拒绝》评课稿
昨天在罗江中学参加罗江、什邡、绵竹三县联合教研活动。主体内容是同课异构,教学篇目是高一读本中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执教者是罗江中学小唐老师(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教学半年多)和什邡中学的周老师(教了高三后常在复习班,现在回到高一)。两人的教学各有特点。
本文要说的是小唐老师的课。教学进程与教学内容如下:
一、谈话引入,观看“洛阳牡丹”视频,读刘灏、皮日休、刘禹锡等写牡丹的诗。
让学生读出课本中写牡丹美的诗句(欧阳修、白居易的)。
二、研读课文一二段,思考:世人眼中,牡丹是怎样的美?
三、研读课文主体内容
1、找出作者眼中牡丹与众不同的美?
怎样开?怎样读?(定位,读)
2、投影古代传说《牡丹的故事》
3、游客对拒绝开放的牡丹的态度是怎样的?
勾画圈点
4、作者眼中的美是怎样的美?
定位,圈点
板书:
世人——秀韵多姿、雍容华贵——富贵
美:
作者——拒绝荣誉、拒绝委顿、拒绝皇威——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高贵——品位
四、齐读末段,并进行研究:
1、文章仅是赞美牡丹吗?
2、由物及人的写法叫什么?
3、在历史长河中,如牡丹一般拥有“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品质的人有很多,你还记得吗?
学生交流:陶渊明、朱自清、屈原、李白
教师补充:文天祥、于谦、鲁迅、徐悲鸿等
投影并让学生读孟子、屈原、陶渊明、李白、李清照的名句
4、今天,在面对名利、诱惑时,有人选择不忘初心,有人选择趋之若鹜。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对什么说拒绝呢?
学生交流,教师点示:拒绝是为了坚守。
五、分享、朗诵教师的小诗《牡丹》
六、以“牡丹”为题,写出对牡丹说的话。
学生交流。
七、学生再次诵读末段。
评点:
从上面唐老师的教学过程与内容来看,其教学思路表现为:由“形”到“神”,由“花”及“人”,由“人”及“己”,引导学生完成对《牡丹的拒绝》的解读,采用的是“层层剥笋”的教学法。
第一层,先剥世人之“爱”
“爱”的是牡丹的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爱”的是牡丹的“富贵”。
世人之“爱”的背后是富贵观,人们重视的是牡丹的外在美
第二层,再剥作者之“爱”
作者“爱”的是牡丹的拒绝荣誉、拒绝委顿、拒绝皇威,“爱”的是牡丹的“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爱的是牡丹的“高贵”,爱的是牡丹的品位。
作者看重的是牡丹的内在美、品位美。
对“牡丹”,同样是“层层剥笋”:
“拒绝”的外在原因是寒冷和阴雨;
“拒绝”的内在原因是苟且和媚俗,是萎顿和衰老。概括来说,就是“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与精神。
前者是表象,后者是根源。
“层层剥笋”的教学法,于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来说,是一种可行有效之法。
散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感知并分享作者独特的内在体验。
《牡丹的拒绝》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贵,开,倾其所有;落,惊心动魄;不开,则安之若素。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拒绝是因为执著,执著于对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执著于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为此,皇权可以藐视,宁可被贬;荣誉可以淡漠,纵然遭来诅咒。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拒绝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执著。拒绝的背后是执著,拒绝便是高贵。
不采用“层层剥笋”的教学法,就不容易细察到文章的独有的内涵与思想。
在笔者看来,散文的教学,要重“表现”,其思路是由“实”到“虚”;散文教学要重“自我”,其重心是让学生感知并分享作者独有的内在体验;从语言细节出发,寻找散文家独有的表现方式,以求零距离地接触散文家的个性。
据此,笔者觉得小唐老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正确的,是可行有效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