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背书难问题,教师试图通过的自己的示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然后通过对文章线索的梳理,帮助学生找到背书的方法,并最终背下文章。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文章,体会本文层层深入的写法。
2、品读、理解基础上背诵第一、二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一、二段写作顺序,背诵第一、二段。
【教学难点】
依行文顺序理解背诵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读时我们了解了画荻教子的故事,同时也熟悉了作者和写作背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传世佳作《醉翁亭记》。
二、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99页,结合课下注解默读全文
三、教师示范背诵全文,学生注意一些字的读音
四、学生齐读全文,老师正音
峰回路转 岩穴 人影散乱 若夫
五、讨论翻译第一二段,圈出解决不了的字词,投影展示重点词语的翻译
环(环绕)滁皆(都是)山也。其西南诸(众多、各个)峰,林壑(树林和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幽深秀丽)者,琅琊(山名)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飞泄)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泉水名)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临(靠近,坐落)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造)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用自己的名号)谓(命名)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就)醉,而年又最高,故(所以)自号(取别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至于那)日出而林霏(林中雾气)开,云归而岩穴暝(洞穴昏暗),晦明(明暗)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开)而幽香,佳木(美好的树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天高风清,霜色洁白。),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六、请学生翻译第一段、第二段
明确:
1、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文言判断句)
联系学过的内容:
莲,花之君子者也。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古今意义的差别)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
3、辨析:“瞑、暝”两字的区别。
4、“暮”的演变过程。
七、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怎么才能尽快地把第一段背下来
理清第一段的写作线索、依线索背诵:
第一段:此段是概括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写亭子的环境,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亭子的命名作者又是如何写的
醉翁亭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
滁州(整体)→(局部)西南诸峰→(一点)瑯琊山→(移步换景、未见先闻)酿泉→(路转亭现)醉翁亭 (由远而近)
亭子命名的由来:
建亭者:山之僧智仙──命名者:醉翁──命名原因──醉翁自号的由来──醉翁之意
依顺序,快速背诵第一段。
提问学生背诵第一段。
八、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描写醉翁亭早晚四季景色的变化。
朝:(日出而林霏开)
暮:(云归而岩穴暝)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石出)
朝往暮归,乐无穷。
依顺序,快速背诵第二段。
提问学生背诵第二段。
九、按照线索背诵第一、二段
学生齐背第一、二段。
十、教师总结
大家都知道理解基础上才更容易背诵,其实我能背下全文并长久不忘,就是因为我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找到了文章的线索。相信大家理解了之后会背的更快。
十一、作业
背诵默写第一、第二段。
【板书设计】
主板书: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亭周围的环境、得名的原因
朝暮四时的美景、乐趣无穷
副板书: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文言判断句
琅岈 暝、瞑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