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者的美文
在国外,许多人都有着当老板、发大财以外的追求。不管这种追求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微小、多么不足挂齿,人家还是追求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这恰恰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人各有志。年轻的探险者便是其中的一类。
历史上的探险者在他们的经历中留下了无数的惊险情节,足以让人唏嘘惊叹不已。不过那些都是过去的传奇了,总不如身边即时发生的事情更能打动你。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一位生活在今天的美国小伙子。
1999年上半年,三十多岁的美国小伙子和比他大十多岁的女友一起骑自行车在澳洲四处游历。后来,他打算从西北部地区向中部的荒漠地域进发,女友不同意,而他也嫌她行进的速度太慢,二人发生了争执。于是,他们决定分头行动,他独自一人深入荒漠,女友则回到城里等他。
一个多月之后,约定的时间早就过去了,但他还没有回来。他的女友向澳洲官方报告,政府派救援队开始了搜寻营救工作。
时间在一天天地走过,搜寻仍然毫无结果。不知是怕欠澳洲人太多的人情,还是嫌澳洲的搜寻技术不过硬,他的女友回到美国和他的父母一起花了几万美金又雇用了一支美国救援队,前来协同搜寻。
他的女友还嘱咐救援队在许多地方摆放了他爱吃的食品,希望他能看到,能知道人们在找他。也希望他能够吃掉,告诉大家他还健在。
但是,依然是一无所获。
正当人们的希望日渐渺茫的时候,救援队发现了他的足迹,医生判断说他尽管疲惫虚弱,但健康状况良好,而且现在依旧在向前走着。这个发现让美国人惊喜万分,却让澳洲官方有几分懊恼。人们分析,既然搜寻的地域是正确的,那么,每天都有数架直升机在天空盘旋穿梭,他一定不会看不见。他还能走,那谢明他很可能是在有意躲避。澳洲官方认为,找到他了,就应该对他处以重金罚款,惩罚他这种擅自探险、且躲避搜寻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随后,救援队又发现了他丢弃的东西。有自行车、睡袋、水壶,还有一本《圣经》,这表明他放弃了希望,还是说明他想通了什么?对此人们猜测纷纷。据分析,他就应该在附近方圆六公里的范围内。
突然有一天。九频道电视台在他们的新闻里自豪地宣称,是他们的采访组发现了这个独自在荒漠里蹒跚着的美国人。当时,九频道的采访直升机正在飞向救援营地,机上的记者发现地面上有一人在踽踽独行。大家说,那一定是他。飞机降落,人们扛着摄像机、举着话筒向他走来。
看到直升机,他没有招手;看到有人向他走来,他也没有流露出那种历经九死一生、终于盼来了救星的神情。他只是挥了一下手,淡淡地笑了笑——那样子就像是在街上碰到了熟人,似乎他并不清楚这直升机是因为救他才来到这里的。记者问他现在感觉如何,他说很累、很饥渴。然后他就近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撩起T恤衫,露出肚皮上一道道皱褶,他说估计自己掉了三分之一的体重。记者终于忍不住问他,是否快绝望了,是否一直在盼着有人来救他。他略一沉吟,然后很真诚地说:“没有。”他说他的确很疲惫,但是还没有恐惧过,他觉得自己还行,还能坚持下去。问他动机是什么?他说他就是想来到一个绝对无人打扰的地方,想找一种和上帝宁静相处的感觉。他说他早就看到了天上的直升机,但是他想这一带也算是旅游区,有直升机很正常,所以也就没有理会。最后,记者委婉地问他,为了找他,大家都耗费了很多钱财,他是否觉得自己的行为很不负责。开始,他似乎没有完全听懂这问题的意思,说了几句不太相干的话。后来他好像听懂了,说他对澳洲人的努力表示感谢。之后,他吃了个香蕉。上了直升机,被送往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数天之后,在女友的陪同下.他坐着轮椅,飞回美国。他的父母到机场迎接他。他将承担此次整个搜寻工作的全部费用。从始到终,他脸上的表情既没有很灿烂,也没有羞愧,总是一派安然、纯真。看那样子,好像他真的找到了那份宁静。当然,据说也有澳洲人写信咒骂他。可一些跟他有过接触的澳洲人则说此人很可爱,不该遭到如此谩骂。
其实,我想多数人都会在看到这则新闻的那一瞬间喜欢上这个美国青年。他就像是那种在班级里搞出了精彩的恶作剧的淘气生一样,成了虽败犹荣的英雄。他的行为,让我们这些时刻都在循规蹈矩的普通人看了,不仅大快人心,而且也暗生出几分钦佩与羡慕。坐拥四野,独对天地,那样的意境,诗人们只会舞弄笔杆,在纸上陶醉一番;普通人更只能偶发遐想,在脑子里过过瘾;只有他,才敢像个孩子似的不计后果、不知深浅地当真去寻觅。
不知别人是怎么想的,我是觉得不管你在哪个国家、在哪个圈子里,生活中的框框、绳索总是很多。只要你长大懂事了,那就像是上了磨的驴,再也卸不下来,再也不能任意撒欢儿,无从遁逃,无法回避,直到曲终人散为止。所以,我很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那样,抛开一切,去做点儿什么荒唐事,就为找到自己独有的那种感觉。
当然,我知道我不能。
如此看来,这个青年的行为应有一种艺术品的性质——不仅痛快了自己,而且还满足了像我这样的他人。或者说,那叫圆了大家的一个梦。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