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的故事介绍

文章 2019-07-12 05:01:01 1个回答   ()人看过

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小编为你整理了后羿射日的故事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高温橙色预警、高温红色预警、气温不断“奔四”……当一波又一波热辣辣的气象信息向你袭来,靠空调续命的你有没有怀疑过:后羿当年射掉的是假太阳?如果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我们又怎么会闻到身上自带的浓浓烤肉味呢?对此,笔者抱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宗旨,决定对“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进行一番真实性的考证,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射下来太阳。

后羿射日一事疑点重重

《楚辞·天问》曰:“羿焉彃日?乌焉解羽?”,说明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羿射落太阳的传说,只是在这首诗歌中并没有说清射日一事的来龙去脉。而说到最权威、最完整的记载,则当属《淮南子·本经训》,主要说的是在尧所生活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使得草木庄稼都被晒焦、人民饱受疾苦,同时又有猰貐、凿齿等怪兽突然出现,为害人间;幸而有尧命令他的手下羿去将那些怪兽一一射杀,并且将天上多余的太阳射落了下来;于是万民皆喜,一致推举英明神武的尧为天子,才有了后世所传诵的“尧帝”。

这里就有个小疑问了:明明是“羿”射落了太阳、射杀了怪兽,为什么大家却要感谢那只动了动嘴皮子的“尧”呢?难道被视为上古圣王的尧帝也干过冒名顶替、掠人之美的勾当?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广州越秀公园的后羿射日雕塑

参考东汉学者王充所著《论衡》之《说日》篇,文中所引《淮南子》原文就记做“尧时十日竝出,万物焦枯,尧上射十日”,与今本《淮南子》所记之“尧乃使羿……上射十日”相比,少了“使羿”二字。如果我们采信王充所见之《淮南子》,那么故事便说得通了,射日、除怪的本来就是“尧”,而不是受尧驱使的“羿”,所以百姓才会那样拥戴尧,推举其称帝。

因为中国兴盛的史官传统,使得很多神话传说在书面文献流行之初便流入到了历史记述之中。特别像尧、舜、禹这三位上古圣王,在儒家学者对盛世、禅让的一系列追慕和鼓吹之中,他们原本的“神迹”就更容易脱离神话的本来面目,而被改造为记忆中的历史了。所以《淮南子》中所记载的射日神话,很可能就是湮没已久的帝尧神话的一部分,而不是所谓的后羿射日神话。

后羿的真实身份和狗血事迹

如果射下九个太阳的是可能是帝尧而不是羿,那么羿究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担当怎样的角色呢?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当初是帝俊将赤红神弓与白羽神箭赐予了羿,派他从天界下到人间,来除去地上的各种妖魔、灾异,羿在寿华之野用这弓箭射杀了作恶多端的凿齿,之后也时常通过人类无法攀登的昆仑山往来于天界与人界之间。

另外,《墨子》说羿是古代发明弓的伟大人物,《孟子》《管子》《荀子》里则说羿是古代最擅长使用弓箭的神射手、弓箭手们的祖师爷,这些先秦文献的记载也是分别依据《山海经》中获得弓箭、射杀凿齿等神话母题发展而来的历史记忆。可以说,先秦神话中最流行的“羿”形象,是护卫人类文明的重要神祇,其手持弓箭诛杀怪兽的光辉,基本上是和当下的爆款游戏“王者农药”里的后羿一样一样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墨子、孟子这样博学的高人以及创作《山海经》的巫师们,对于羿的功绩,都放着“射日”的大事不说,而只记得“做手工”和“打野”的小事,岂不可笑?让人不禁怀疑,羿根本没有射日。

▲湖南岳阳楼巴陵广场上的后羿射巴蛇雕塑

当然,《楚辞·天问》中的“羿焉彃日”记载我们一时还是无法反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羿射日的神迹,《天问》中还记载了很多关于羿的“狗血”事迹:在接受上帝到人间除害的任务后,羿竟然私自射杀了河伯,并抢夺了他的妻子雒嫔;这样的恶行引起了上帝的不快,导致他在射杀封豨后所献上的供奉上帝都没有享用,自此失去了上帝的庇佑;后来羿的臣子寒浞与羿的妻子纯狐私通,终于谋害了羿,并窃夺了他的国王之位。

关于羿如何作恶、如何沦落、如何丧命的记载,是其他先秦文献中难得一见的。如果说《山海经》《墨子》《管子》等文献中所记载的羿是一位给人类带来弓箭、为人类除去祸害的上帝使者,那么《天问》中则塑造了一个因私废公、不辨是非的堕落英雄。虽然二者相去甚远,但从神话学的角度看,并没有正确与不正确、完整与不完整的分别,而是并行于华夏大地的两种“记忆”。

《天问》中羿的形象之所以不见于其他战国文献,正是因为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在信仰上往往各自保持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而楚国又是其中巫术风气最为浓烈、文化最为自成一体的国家,以至于关于羿的神话,在楚国有了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传播和发展。也就是说,在各国文化尚未融合统一的先秦时期,可能在楚国流传着独树一帜的后羿传说。

这样在文献中绕了一大圈之后,再回头看今本《淮南子·本经训》中的射日神话,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则故事很可能是由三个神话组成的:分别是湮没于正史的帝尧射日神话(组成了故事的整体框架)、流行于战国时代的羿神除害神话(即故事中诛杀猰貐、凿齿等怪兽为民除害的情节)、以及流传于楚地的后羿射日神话(即在今本《淮南子》中用羿取代帝尧完成射日壮举的情节)。所以说,后羿与射日的关系,明显是存在疑点和分歧的。要解开这个疑团,坐实笔者对后羿射日的怀疑,还需要回到射日神话本身来看。

天上真的有过十个太阳?

“十日并出”的罪魁祸首是羲和?

之所以要“射日”,是因为“十日并出”。同时出现十个太阳来炙烤万物,必定是热死了不少我们的同胞、晒秃了不少绿水青山,但为什么神话传说从来都没有说清楚这一天地异变的具体成因、追究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呢?在此笔者预感到,解开“十日并出”之疑团,可能是探究“射日”一事是否真实的重要线索。

根据《山海经》中关于“十日”的记载,在混沌初开、天地始生之际,是帝俊的妻子羲和生育了十个太阳,它们本来都快乐地生活在汤谷,平日里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当值的太阳就升到谷中的扶桑树上去照耀万物,不当值的就在树下的甘渊里乖乖地待着,让妈妈给自己洗澡,无比安逸。帝俊作为东方的上帝,平日里事务繁忙,既要派他的子孙去教人类种植、耕作,又要派他的子孙去发明舟、车、琴瑟、歌舞来改善人类的生活,顺带着还生育了中荣、司幽、白民、黑齿等好几个海外方国。

▲武汉东湖,“后羿射日”雕塑

可能正是因为父亲的忙碌和母亲的溺爱,最终导致十个太阳一时顽皮,同时出现在了扶桑之上,以至于把人类的巫师女丑都给晒死了。另外,《楚辞》里面也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离骚》)、“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天问》),是将羲和视为驱使太阳的神灵。可见,“十日并出”的灾难,其罪魁祸首应该是生育并管理那十个蠢萌小太阳的羲和大神。

于是新的问题便出来了。既然有羲和这样的专职神灵,那上帝为什么不直接命令羲和去管管那捣蛋的太阳,而选择让羿不由分说地将九个太阳射落,连悔过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的孩子?笔者认为,答案很可能是“管不了”。熊孩子已经很可怕了,更何况是神界有超能力的熊孩子。

羲和到底是谁?

须知道神话本身就不是对故事的平铺直叙,而是在隐喻中对世界所做的一系列解释,更何况《山海经》本就是战国学者缘图而作的,存在着对神话图示一厢情愿的误读。所以《山海经》原文中所谓的“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很可能就是作者根据一幅羲和与十个太阳共处于河边的图画所写下的文字记录,而图画本身很难在表现“浴日于甘渊”的同时表现“生育”之类的概念,所反映的基本意思应该只是“羲和”与“十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羲和不是十个太阳的母亲,那么羲和与十日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尚书·尧典》曰:“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里的“羲和”是指“羲”与“和”这两族的族长,而他们很可能是最初观察日月星辰、然后制定历法的巫师,他们的弟弟羲仲、羲叔、和仲、和叔还被分别派往东南西北四方来观察日月星辰的四时走向。《吕氏春秋·勿躬》曰:“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这里的“羲和”是最早观察太阳运行轨迹、从而为制定历法提供依据的上古智者。《史记·天官书》曰:“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也是将“羲和”作为尧、舜时代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后羿射日的雕塑

综上所述,除了《楚辞》所代表的楚地神话之外,在大多数先秦学者眼中,羲和并非“创造”太阳、“驾驭”太阳的神灵、而是带领人类“认识”太阳、“驾驭”历法的圣贤,其最主要的贡献就是观察太阳的运行、发明日常生活所需的日历,以至于后人专门设立了“羲和”的官职,来执掌历法的制订与校正。战国时代阴阳家的学说就继承自“羲和”之官所掌握的天文历法知识,而汉平帝时,王莽甚至还一度将“大司农”这一官职改为“羲和”,当时的大学问家刘歆就曾担任这一职位。所以,“羲和”可能只是将历法带给人类的神灵(并在人间繁衍后裔、继续传承),很难管到真正的太阳!

认清了这一事实,就进一步帮助我们确定了一件事:如果“羲和”不是太阳神,那么所谓的“十日并出”也很可能不是真的出现了十个太阳,而是人们的“日历”出现了问题!——《尚书·胤征》中就流传着羲和一族在夏朝曾经一度因为沉迷享乐而荒废了对太阳的观测,以至于混乱了人们的历法和时间,最终招致了胤侯的征讨。也就是说,“十日并出”并不是一次意外的自然灾害,而是一次人为的学术事故。

“十日”真的不是10个大太阳!

笔者说“十日”之日并非真正的太阳当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着神话上的真凭实据。当我们全面地审视《山海经》中关于天象的神话后就可以发现,不仅有羲和生十日的记载,还有常羲生十二月、噎鸣生十二岁的记载。正所谓“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山海经》所记录的日月星辰、四时太岁绝对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内含“圣人之道”的特殊隐喻。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吕子方先生就曾指出:《山海经》中生育太阳、生育月亮、生育岁星,这些内容看似荒诞不经,但是“十日”“十二月”“十二岁”所对应的数字却正是天文历法中的关键所在——十日正好是一旬,十二月正好是一年,而岁星在天空运行一周天则正好是十二年。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发明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支”来标记时间,在甲骨文里不但有以干支纪日的大量记载(如“辛未卜旅贞今夕亡祸,才十月二”等),而且殷商历代帝王也习惯以“十干”为庙号(如“武丁”“盘庚”等)。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干支纪日也还是主流,而且和上古时代一样时不时会出现点历算上的差错,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曰:“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闰失矣”,这里记录的就是一次司历之官在干支纪日中的重大失误。

所以说,所谓“十日”之“日”,所指代的并非太阳,而是时间上的一天;所谓的“羲和生十日”,其实是创制“十干”来纪日,并且定十日为一旬,为中国特有的干支历法系统打下基础;所谓的“十日并出”,也就是一次历法上的推算错误(当然其后果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毕竟播种、收获、过年放假的日子都会因此被打乱),跟《尚书·胤征》中的“羲和湎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的“司历过也”差不多。这样一来,所谓的“后羿射日”,也不是真的把太阳射了下来,而是“消灭”了一年中的历法,使之重新恢复对日月运行的正确表达!

正所谓“孤例不证”,“后羿射日”这样的神话也并非汉族古代神话中所独有,中国各少数民族乃至世界上的很多古代文明中都有类似射落日月的神话。比如苗族的《苗族古歌》中就说:自然创造之初本来有十二个太阳、十二个月亮,使得人们无法分清昼夜、无法耕作休息,于是便有多位智者制造弓箭,又有多位英雄来尝试射箭,最后终于由英雄桑札射下了十一个日和月,只留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一个月亮。那为什么苗族神话里是同时出现“十二个”太阳和月亮而不是“十日并出”呢?须知道,古代苗族的历法就是以“十二生肖”来纪日、月的,神话里的十二个太阳与十二个月亮正与时间历法上的计量单位相对应,正如“后羿射日”中同时出现的十个太阳正对应汉族历法中以“十干”来纪日的传统一样。

▲“夜郎竹王节”,一苗族长老在进行射日祭“后羿”仪式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十日并出”这样的桥段,现代人确实已经很难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原始思维了,到底是对超级旱灾的恐惧?还是对空前高温的记忆?亦或是享受不到空调的悲哀?但笔者可以肯定的是:羿就算有射落太阳,射落的也只是楚人的太阳;而《山海经》神话中真正被羲和孕育出来的“十日”,不但看不见、摸不着,而且一直陪伴着我们,如影随形,从未消亡!那就是古代中国那天干地支所组成的传统历法体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